缩略图

简析声乐作品《火把节的欢乐》的艺术特征

作者

陈铭君

蒸湘区呆鹰岭镇新阳小学 湖南衡阳421019

摘  要: 在我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当中,由卢云生作词、尚德义作曲的声乐作品《火把节的欢乐》,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流传很广的艺术作品,此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近年来广为传唱,该作品的创作在借鉴西洋作曲技术的同时,又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性特色和典型的音乐风格。在本文中,笔者以《火把节的欢乐》为例,分别从歌曲的作品背景,歌词内涵,旋律的艺术特征,曲式分析,钢伴特征,以及本人在歌唱此歌曲时的气息,音色,呼吸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情感的处理对《火把节的欢乐》的演唱进行论述,从理论及实践再进一步的探究《火把节的欢乐》这部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充分的体现出歌曲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作品背景  音乐特征  演唱风格

一、词曲作家介绍

1、作曲家尚德义介绍

尚德义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2年出生于沈阳,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56在吉林艺术学院任教。长期从事教学的成分和成分理论。1998年退休后作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杰出教授。他的创作生涯近半个世纪,除了创作器乐音乐;一些作品的钢琴流派,在艺术的歌曲创作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尚德义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的音乐创作有很高的追求,他所用歌词短小精辟,言简意赅,赋予诗意。他的作品贴近生活,立足生活,唱着生命的赞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求真、求美、务实。在他40年的音乐创作中致力于艺术歌曲的创作,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作品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及传唱。

2、作词家卢云生介绍

卢云生是青年民族管乐演奏家,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队长。自他8岁起开始学习笙、唢呐、萧和笛子的演奏。于1981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系,在专业知识和音乐理论等方面得到了正规系统的学习。多年以来在国家级少数民族团体工作,虚心的向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求教学习,坚持的追求与探索,在民族艺术的海洋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前进。掌握了多种民族吹管乐器的演奏。如:竹笛、牧业、笙、葫芦丝、巴乌等等。

3、作品背景概要

火把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是集民俗事项、民族文化、民间歌舞、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传统节日。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都不同,其中彝族举行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节期二三天。

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特色。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是以游牧为主转化为农耕为主,新的文化形态对原始文化形态的一种扬弃。火把节传说和习俗文化,与族源相同彝族语支各个民族的原生崇拜息息相关,其中尤其对火的信仰有着直接的联系。

《火把节的欢乐》是一首散发浓郁的彝族风格的女高音作品,它的旋律欢快明朗,特别是将歌词旋律相结合,浮现出彝族人们善歌善舞的画面,更为演唱者提供了很好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空间,此歌曲在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深入人心,极为生动。此作品一经公开便广为传唱,并得到诸多演唱者与听众的认可。

二 《火把节的欢乐》的音乐特征

一、歌词特征

《火把节的欢乐》的词作者为卢云生,整首歌曲文风形象生动,押韵的文字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动了写出了对彝族儿女的喜爱之情。卢云生在歌词创作中,非常注重人物各种不同的情感状态,使歌词和旋律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歌词采用不同的年龄层次塑化人物形象,“姑娘在火把下跳舞”、“老人在火把下喝酒”、“小孩在火把下玩游戏”、“小伙在火把下弹琴”的特定事物,激发听众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让听众想象出一副身临其境,意境和谐欢快的画卷。

歌曲的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民族风味特征,在作者作曲过程中,他作者对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作出了相关的研究。深入的领悟民族文化的精髓,以独特的视觉去挖掘我国的民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也精确的抓住了彝族语言文化的本质,更加的贴切生活,生动形象的将彝族儿女幸福生活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首歌曲的创作也是作者在与我们交流着,也体现了生动而又真实的生活反映,真实的流露出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旋律特征

旋律的创作是整首歌曲的灵魂和关键,而更多的是体现一位作曲家的智慧与灵感,一首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作品中,其中的旋律一定是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个性的。《火把节的欢乐》是一首代表彝族风味的女高音声乐作品。这首声乐的作品的乐句与乐句之间是非常规整的,旋律是非常明亮欢快的。其次旋律线条的起伏也是有一定的明显性,也区别于其它艺术歌曲平稳的线条。特别是第一部分过后,主和弦“SOL、do、mi、sol”的使用使歌曲的旋律线向上升华,在感情上特得到了更大的抒发。

《火把节的欢乐》融合了彝族民歌的特点,歌舞相结合的歌唱形式此曲也算是经典的代表佳作。其旋律中运行各种不同的艺术处理,增强了旋律的色彩对比性,同时也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歌曲中附点音符与切分节奏交替相结合的使用手法,使得旋律更为活泼生动,欢乐俏皮,富有朝气蓬勃的气息。

三、曲式结构

作为演唱者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之前,除了理解歌词大概及旋律之外,还应当对作品的曲式结构曲调进行全方面的认识。因为不同的乐曲,在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都能表现出它们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歌曲《火把节的欢乐》为小型复三部曲式。歌曲的首部为不带再现的单二段体,以欢乐的的节奏型为主题,在降E宫调上展开。第二段虽然没有明确的再现句,但因二段在材料上的对比不大,并具有展开性特征,调性之间也没有明显对比,所以音乐风格比较完整统一。

四、钢伴特征

结语:

歌曲采用半分解和弦为主题,使歌曲更为生动。歌曲的首部的伴奏织体以彝族的特性音调为主体,在钢琴伴奏中,采用了传统的和声技术手法,这种传统的技法描写了彝族儿女能歌善舞的场景,音乐具有极大的召唤性。歌曲的中部在伴奏织体上,以27小节的伴奏为重点,采用了柱式和弦,柱式和弦的使用能够强烈的突出感情色彩,中部的伴奏织体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和声技法。再现部为首部的完全再现,在钢琴伴奏特点上没有太大的变化。Coda的伴奏是首部伴奏的另一种展示,全曲的音乐形象统一,又富有变化性,使音乐精神得到升华。

音乐是一种发自于心灵的声音。尚德义创作的声乐作品《火把节欢乐》以其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立意深邃,创作风格力求突出民族特色的风格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音乐个性,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综上所述,演唱好该作品需要仔细分析,了解该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正确把握该作品的艺术内涵,在平时的训练中掌握好演唱技巧以及演唱能力,在细节上把握好呼吸,咬字和节奏的相互协调,并将演唱技巧与真实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对《火把节的欢乐》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无论是对声乐学习,或是如何运用声乐艺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根发.  论尚德义的声乐作品创作[J]. 人民音乐. 2003(03)

[2] 张向侠. 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花腔女高音歌曲──《火把节的欢乐》[J]. 星海音乐学院报.200(03)

[3] 沙涛.尚德义声乐作品创作的民族特色[J]. 中国音乐.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