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的运用

作者

李林

江苏省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

摘要:在初中的历史教育工作中,老师们应该首先认识到史料实证的现实意义,重视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并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学科育人的视角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重视对史料的开发和使用,推动学生们真正地认识到真实的历史,从而获得更多关于历史的知识,体现出史料实证素养的价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策略

一、史料实证概述

“史料实证”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较晚,它可以被理解为借助于可信的史料,对历史真相进行辨析与再现的态度与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理念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它给历史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不断发展和渗透的过程中,这个理念已经得到了充分地重视,由此延伸出了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分支。

从广义上讲,史料实证是指鉴别所获得的史料,运用可靠史料,力求再现历史真相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进程具有不可逆性,只有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中才能了解历史。要形成正确客观的历史认知,就必须注意搜集整理史料,甄别史料,去伪存真。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就必须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情境之中,在搜寻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选定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历史思维和良好的品格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更深入的历史知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策略

1.筛选合适史料,鼓励学生从中设置问题,提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提炼出有用的资讯,是史学实证性素养的重要表现。历史教师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这样的能力进行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整理、搜集、筛选和辨析史料的时间和机会,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说明和论证。

提炼出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提炼出历史的背景信息;第二,抽取历史文献中的关键性句子,并将其再进一步细化,提炼出关键性的要素与表象;第三,通过发现与关键句、关键词相关的修辞要素,抽取历史资料中的外来信息;第四,针对给定的问题,提炼出可以回答这些问题的历史资料;第五,对历史资料中所蕴涵的信息进行了提炼。在学生们设定好问题之后,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提取信息,也可以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并利用小组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小组成员们设定的所有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将有限的史料学习、领悟透彻。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次非常不错的锻炼与磨砺,能让学生们慢慢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整体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满意度越高,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实证性能力也越有帮助。

2.科学运用史料,发展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

在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初步形成并为学生筛选出优秀史料用于学习之后,应该教会他们运用史料,从而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史料运用意识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可采用问题引导等方式,将史料教学环节设于课堂中,有助于学生运用史料展开分析。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展开问题引导,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更具方向性。

如对于《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出示有关地图资料,重点训练学生读图能力及时空观念。一是将地图资料运用到西域地理方位教学中,二是将丝绸之路示意图呈现到丝绸之路教学中,用地图说明丝绸之路起讫点、线路和功能,使学生形象而生动地了解丝绸之路线路,同时帮助了解丝绸之路历史意义和当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最后,可将《秦朝形势图》与《西汉后期疆域图》呈现给学生,并通过比较,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同时还能培养他们比较分析同类型历史资料的能力。

3.强化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在讲述历史事件时,除了详尽阐述史实的脉络,更应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的长远影响,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此外,引入权威历史学家的观点和评论,有助于学生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形成既全面又客观的历史认知,为其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分析“抗日战争”这段悲壮历史时,教师不仅详细阐述了战争的经过和最终的结果,更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国人民展现出的顽强抗战精神。学生们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史料、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深刻体会到那段峥嵘岁月中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4.积极拓展课外史料,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于网上,博物馆,图书馆,和各类历史遗迹,多方面的史料来源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也可以更加全面的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实证。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多方面的去接触课外史料,但是课外的史料内容参差不齐,充斥着很多毫无根据的野史,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向学生推荐有根据的各类史料书籍,避免学生接触过多无依据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隋唐的统一与灭亡》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以为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所展示的内容就为历史真实事件,这时候教师就应当向学生阐述《隋唐英雄传》是后人在隋唐这一段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小说化创作,这些内容很多都偏离了真实的历史。为了让学生了解真实的隋唐历史,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隋唐时期的有可靠依据的书籍,比如《隋唐史》,让学生真正去了解这一段历史。除了书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好假期时间,亲自去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感受隋唐时期的文化和隋唐时期的各类历史文物,切身实地的用课外史料,来培养自己的史料实证素养。

结束语

通过对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的实际运用进行浅谈,我们可以看到,史料实证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以及独立研究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积极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规律,还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史料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研究,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赖炳贵.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4):194-196.

[2]朱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1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