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作者

时苏芹

江苏省沭阳县外国语实验学校

摘要:在教育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和提升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教学改革新的趋势。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增强学科趣味性、直观性,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将着重探究初中化学信息化,讨论如何利用信息化增强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必要性;策略

一、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1.增强趣味性

初中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呈现相关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思考所学习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要基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解读,强化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网络环境的应用,能够更加充沛的应用网络教育局资源,扩大可以共享的范围及于平台进行知识的沟通交流,寻找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方法。另外,在知识学习之中,也可以通过平台共享的形式找到适宜的解决方式方法,更好的满足在学习中的需求,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策略

1.借助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导入环节

多媒体教学的突出优势在于它能将复杂的知识进行生动地演示。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教师主要通过板书向学生传递重要知识点,但这种单一的方式无法有效呈现全部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分子和原子》的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由来,学生通过生动的视频内容能更好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相关概念。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也能以视频形式向学生播放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微观粒子运动所引发的化学现象,促使其对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直观认知。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需要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抓住本节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样,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以及性质,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促使化学新知讲解更为高效地开展。

2.利用信息化解决化学教育重难点

初中生一般都是在初三的时候才接触化学,所以大多数学生的化学思维并没有养成,对化学的学习只能停留在简易模式,稍微难点的知识,学生就不容易吸收和理解。如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都是重难点,单纯靠理解,可能一部分学生就会知难而退。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适用于所有学生,化学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分子与原子》一节中,因为涉及微观,很多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但如果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将抽象的微观世界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如给学生展示微粒子进行运动时的3D视频,将枯燥的书本知识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

3.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化学老师,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掌握化学知识。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创建这样的环境时,化学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经验,以确保教学环境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例如,“燃烧和灭火”是一节初级化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概念,熟悉灭火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意义。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案例来深入了解这些概念。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有趣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化学课程的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成绩。

4.信息技术直观展示,走进化学微观世界

化学对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原子等微观世界层面,这些微粒通过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们却是真实存在的,且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些微粒所构成,并可以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变化,形成新的物质。化学教材中虽然会配有关于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插图,但是这些图片都是静态的、平面的,学生很难将其与抽象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因此抛开信息技术的化学教学,会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虚无缥缈,甚至怀疑学科知识的真实性、权威性。这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分子、原子等在三维空间中的形态,并直观展示他们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科学的奥妙,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好思维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下观看微课视频,实现对知识的预习、复习,课堂上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等。

5.整合微课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带给教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微课堂。化学教师们可以将化学中教学内容以小知识点的形式提前录制成教学短视频。每节化学课前,教师都可以将微视频进行整理。尤其是课堂中来不及展示的内容,或者比较复杂的内容都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录制下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中比较复杂的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进行重复播放,帮助学生们进行理解。微课资源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有助于学生们课下对知识的巩固复习和延伸。

例如:在九年级化学课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方法等等内容录制成微视频。课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之前可以先将实验的示范进行微课资源的展示,让学生们明白动手做试验的规范、步骤和注意事项。当学生对于实验现象掌握不扎实时,可以课下时间利用微课资源进行重复观看。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如何将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胜英.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