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班主任在德育中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路径

作者

梁文雪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中学, 广东 云浮 527400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深入探讨其有效路径。阐述了班主任如何通过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开展多元德育活动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等方面,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分析这些举措在增强学生自信、培养积极情感、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旨在为初中班主任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其在德育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心理健康;班级氛围;师生关系

0引言

德育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其直接关系到班级学生的素质成长问题,可以说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可以或缺的教学内容,以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落实,以此帮助学生在班级学习中受到一定的收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为学生心理健康奠定坚实基础,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又能使德育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班主任通过巧妙的教育策略与人文关怀,能够在日常班级管理与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1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助力心理健康

1.1打造包容互助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应致力于打造包容互助的班级文化。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充分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设立中来,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与被认可,增强集体归属感。在班级活动的组织方面,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如开展小组合作的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观点与表现,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大家共同伸出援手。例如,在一次班级文艺表演排练中,有位同学唱歌总是跑调,但其他同学并没有嘲笑他,而是耐心地帮助他纠正发音、把握节奏,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表演取得了成功。这种包容互助的班级文化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减少他们的焦虑与孤独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交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1.2创设民主平等的班级环境

民主平等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权利,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都给予平等的关注与机会。在课堂发言上,鼓励所有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因为学生的成绩或性格而有所偏袒。在班级事务决策中,如班级座位的调整、班级装饰的设计等,让学生进行民主投票或参与讨论。例如,在班级座位调整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商讨座位安排的原则与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想法提出建议,然后综合考虑制定出合理的方案。这样的班级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责任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自主管理的能力,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2开展多元德育活动促进心理成长

2.1品德教育与心理疏导结合活动

品德教育与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能够从内在与外在两个层面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班主任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注重挖掘其中的心理教育元素。在讲解诚实守信的品德时,不仅仅强调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更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如因考试失利而产生焦虑情绪或因同学矛盾而陷入抑郁状态,班主任可以借助品德教育中的宽容、友善等理念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时,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宽容与谅解,化解心中的怨恨与不满,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平复,心理恢复平衡,在品德修养提升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

2.2社会实践与心理体验融合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心理体验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促进心理成熟。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等。在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中,学生与老人进行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需求,在为老人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同情心。这种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懂得感恩与回报,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义务植树活动则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力量,在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护航心理发展

3.1真诚沟通与信任建立

真诚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烦恼,都耐心倾听。在学生倾诉时,班主任给予专注的眼神与积极的回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例如,有学生因为家庭变故而情绪低落,班主任发现后,主动找学生谈心,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痛苦与困惑,班主任在倾听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安慰与鼓励,并表示会一直支持他。通过这样的沟通,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了信任,愿意向其敞开心扉,这种信任关系有助于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有一个可靠的倾诉对象,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3.2榜样示范与引导激励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榜样。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乐观、坚韧不拔、关爱他人等良好品质。在面对班级管理中的困难时,如学生纪律松散、学习氛围不佳等问题,班主任不抱怨、不退缩,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寻找解决方法,这种乐观坚韧的态度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能勇敢面对。同时,班主任对学生的激励与肯定也至关重要。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是微小的进步,班主任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例如,有学生在作文写作上有了一点提高,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鼓励他继续努力,这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总结

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路径丰富多样且意义重大。通过营造和谐班级氛围,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开展多元德育活动,从不同维度促进了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成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人际支持与榜样引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韦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耦合发展[J].中学课程辅导,2022,(35):102-104.

[2]张晶.初中班主任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78.

[3]鲍慧智.试析初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