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化工设备维修周期优化模型
毕淑芬
370305197802113124
引言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保障生产效率至关重要。然而,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难免会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维修周期的安排直接影响着生产计划的执行和成本的控制。传统的维修周期安排通常是基于经验和周期性维护计划,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数学建模,优化化工设备的维修周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 化工设备检维修管控的重要意义
1.1 确保设备本质安全,防范事故风险
化工生产涉及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一旦设备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通过加强化工设备的定期检测和预防性维修,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从源头防范各类化工事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开展定期检验和维保,从而确保其处于本质安全状态,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科学合理的检维修管控模式还有助于强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风险评估、状态监测等手段,持续跟踪和评估设备健康状况,并结合设备退化规律,预测其剩余寿命,制定更加精准的维修计划。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设备带“病”运行引发事故,也能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能,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2 提高设备完好性,保障生产连续性
化工生产对设备完好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关键设备发生故障,极易导致整个生产线非计划停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通过优化设备检维修管控模式,可以显著提升设备完好率和可用率。加大预防性维修力度,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的状态检修,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置设备的潜在故障,避免小问题演变成突发性事故;完善故障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故障,能够快速组织抢修,将非计划停机时间降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保障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科学的检维修管控模式还可以降低非计划检维修率,减少生产波动。传统的事后检维修模式依赖于设备出现故障后被动应对,存在检维修任务随机性大、计划性差的问题,容易造成生产计划频繁调整。而通过开展预防性维修,可以将非计划检维修转化为计划检维修,使检维修工作更具计划性和可预见性,有利于优化生产组织,实现均衡生产。
1.3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维修成本
化工设备动辄上千万元,属于企业的重要固定资产。通过科学的检维修管控模式,可以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定期开展设备健康诊断,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可以准确掌握设备的健康状态和退化规律,针对薄弱部件提前预防性更换,从而避免磨损到失效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压缩机、泵等运动部件,通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优化检维修周期,可以大幅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某化工企业为例,通过优化压缩机检维修模式,其大修周期从 2 年延长到 4 年,年均检维修费用降低 30% 以上。合理的检维修策略还可以避免过度维修和欠维修问题,最大限度节约维修成本。传统的基于时间的定期检维修策略往往存在维修力度过大或者不足的问题,导致维修成本居高不下。通过采用基于风险的维修模式,根据设备的重要性、故障后果、故障征兆等因素,对设备实施差异化维修策略,对高风险设备加大维修力度,对低风险设备降低维修频次,可以在保障设备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约维修费用,实现维修效益的最优化。
2 化工设备管理现状
2.1 设备老化
设备老化是化工行业中一个普遍而关键的问题,其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率。在化工设备的生命周期中,老化通常表现为部件磨损、材料性能退化及技术更新落后。具体数据显示,超过 30% 的化工设备因老化问题导致维护频率增加与效率降低。某些关键设备如反应器和换热器,在运行超过10a 后,其性能可能下降至原设计水平的 70% 以下。老化还可能引起能源利用率下降,例如老旧泵和压缩机的能效比可能比新设备低 20% 以上,从而增加了能源成本。
2.2 效率低下
化工设备的效率低下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设备老化、维护管理不善及过时的技术应用。效率低下的设备可能导致生产力下降 15% 至 25% ,同时增加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为例,由于不当的维护和过期的控制系统,其操作效率可能比最优状态低 20% ,这直接影响到化学反应的完整性和产品的质量。
2.3 故障频发
化工设备的故障频发是当前设备管理中的一个严峻挑战,它直接关联到生产中断、维修成本的增加及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统计数据显示,化工行业的设备故障率比其他制造业高出约 15% 。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老化、维护管理不足以及操作错误。特别是关键设备如蒸馏塔和反应器,其故障一旦发生,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的停工,而每次停工的直接成本可高达数百万元。此外,频繁的设备故障还会增加设备的维护周期和维护成本,预防性维护可以将设备故障率降低至少 30% 。
3 基于大数据的化工设备维修周期优化模型构建
3.1 数据预处理
由于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缺失、异常、重复等问题,需要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数据清洗:去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数据。对于缺失数据,可以采用均值填充、中位数填充、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填充等方法;对于异常数据,通过绘制箱线图、直方图等方法进行识别,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或删除。数据集成: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在集成过程中,需要解决数据格式不一致、语义冲突等问题,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转换: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归一化等处理,将不同量级、不同单位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例如,将温度、压力等参数转换为无量纲的数值,便于模型进行计算和比较。
3.2 健全设备健康管理体系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是设备健康管理的基础,通过在设备的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能够持续收集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如温度、压力、振动、流量等参数。这些实时数据不仅为日常监控提供了依据,还能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减少突发性故障的发生。通过持续的数据采集,能够为后续的故障分析和维护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故障诊断与预测模型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识别设备潜在故障的模式和趋势。采用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对设备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可以预测设备在某一时期内的故障概率和可能的故障类型,为提前维护提供了依据,避免了因设备突然故障造成的生产停滞和损失。
结束语
基于大数据的化工设备维修周期优化模型通过对设备多源数据的收集、预处理、特征工程和建模分析,实现了设备故障的精准预测和维修周期的动态优化。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化工设备的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为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还面临着数据安全、数据质量、算法优化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加以解决。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化工设备维修周期优化模型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丁海潮 , 王龙平 , 连中秋 . 浅谈化工设备检维修管控模式 [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23):55-57
[2] 齐玉纯 . 化工企业设备维修模式转变与管理的研讨 [J].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3,36(0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