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政治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存在问题

作者

杨蒙蒙 黄豫龙 吕姝

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在21世纪的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民的公共参与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共参与素养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如何在高中阶段有效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政治与法治》;公共参与素养;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政治与法治》课程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任务。该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和社会治理体系,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二、《政治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单一

《政治与法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理论,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同时,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缺乏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他们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亟需改革以强化实践导向,增强与现实的关联性。

2.2教学方法传统

《政治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缺乏创新与互动,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体地位被忽视,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阻碍其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因此,亟需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评价体系不完善

《政治与法治》课程评价体系偏重考试成绩和理论知识,忽视公共参与行为的评价,导致学生忽视实践能力和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公共参与行为的激励措施,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需完善评价体系,增加对实践能力和公共参与行为的评估,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三、提升《政治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对策

3.1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增强《政治与法治》课程在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方面的实效性,教师应当致力于丰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系列真实的社会案例和热点问题,将这些鲜活的素材融入课程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关注热情,促使他们深入了解政策法规,并逐渐形成强烈的公共参与意识。同时,教师还应敏锐捕捉时事热点,围绕这些热点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辩论、演讲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能在实践中深化对政治与法治的理解,进而提升他们的公共参与素养。这样的教学内容无疑将更加生动、有趣,也更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3.2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政治与法治》课程亟需注入创新性和互动性元素。教师应大胆尝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则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政治与法治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这些现代教学工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公共参与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将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也更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3.3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切实提升他们的公共参与素养,《政治与法治》课程必须着手完善评价体系。学校应构建一个多元化、全面性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要考量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更要将学生的公共参与行为纳入评价范畴。

具体而言,学校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用以准确评估学生在公共事务中的表现。这些标准和方法应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能力、行为及成效。

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激励效果,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奖项和荣誉,对在公共参与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公共参与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于公共事务之中,共同为提升公共参与素养贡献力量。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我们有望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公共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3.4搭建实践平台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实践能力,《政治与法治》课程应当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学校可以主动寻求与企业、社区等外部机构的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例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同时,学校也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学生会、各类社团等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接触实际,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公共参与实践能力。

搭建这样的实践平台,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5加强师资培训

为了提升《政治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培训显得尤为关键。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持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此外,学校还应积极搭建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或工作坊等活动,与教师分享前沿的教育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为《政治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师资培训,是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搭建实践平台以及加强师资培训,《政治与法治》课程将能够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将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还将激发他们对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责任感。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度公共参与素养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文君.高中思政课课外活动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机制研究——以《政治与法治》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23.

[2]罗香娥.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D].集美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