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探索
王挺
东莞市虎门镇南栅小学 523932
摘要:本研究聚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剖析其内涵与构成要素,探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具备扎实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编排合理,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素材支持,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等本质属性而舍弃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数字概念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物体数量,如 1 个苹果、2 只鸭子等,逐步抽象出数字 1、2 等自然数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字是对数量的一种抽象表示。数学抽象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它使学生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达。
(二)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时,通过对多个具体三角形内角和的测量、计算(归纳推理),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的一般性结论;再运用这个结论去推导其他多边形内角和(演绎推理)。逻辑推理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从已知条件推出未知结论,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三)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材中的应用题就是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载体。例如,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速度是40千米/时,用了3小时,原路返回用了2小时。从县城到王庄有多远?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在行程问题中,已知速度、时间和路程中的两个量,求另一个量,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如路程 = 速度 × 时间,然后运用这个模型解决具体问题。数学建模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主要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教材的图形与几何部分,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绘制立体图形等方式,培养直观想象能力。直观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五)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之一。从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到复杂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教材循序渐进地安排了运算内容。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先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再通过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准确性和简便运算意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例如:二年学习乘法口诀,三年级学习整数乘整数,四年级是多位数乘法,五年级是小数乘法,到了六年级学习分数乘法,都是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又如:在四年级下册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到了五年级小数乘法、六年级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六)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能力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在教材统计与概率单元,如对班级同学身高、体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学生学习如何用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展示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进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数据分析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信息。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的多个方面,培养这些素养有助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具备良好核心素养的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现代社会,数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备较高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无论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挖掘核心素养培养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培养素材,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在教学设计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培养数学抽象素养;在解决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核心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如在教学 “百分数的应用” 时,创设商场促销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境创设应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提高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培养数学建模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开展 “测量校园” 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长度、面积、角度等知识,测量校园内的建筑物、操场等物体的相关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和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
(五)加强数学阅读,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数学阅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数学科普读物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 “数学广角” 内容,通过阅读和思考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
(六)关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参与度等方面。通过及时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持续发展。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发言、创新思维给予肯定和表扬;在作业批改中,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立足小学数学教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充分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华.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与方法实践[J]. 文理导航(下旬), 2021(03): 20 - 21.
[2]丁秋琴. 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与研究[J]. 考试周刊, 2021(13): 73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