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在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中的应用
郑德馨
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
个人简历:郑德馨,性别:女,土家族,户籍:贵阳市云岩区,1981年7月出生,毕业于河海大学会计学专业,职称中级会计师,现就职于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要从事学院经费管理工作。
摘要: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招生工作、学校管理患有指导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数据收集不全面、数据分析深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甚至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在保障培训效果的同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文章主要探讨数据统计在中小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管理中的应用,发现现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优化应用策略,从而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促进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字: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数据统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这种情况下,学校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师培训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水平低,在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监控、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大数据时代下,应该充分利用数据统计来进行经费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现有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以深入发掘经费管理的潜能,促进学校由经验管理向智能化管理转型,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智能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强化经费规划
(一)融合多源数据
财务部门是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管理主管部门,在以往的经费管理中,主要根据上一年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经费的规划,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数据获取不够全面,不能实现经费的高效管理与科学规划。大数据时代下,学校应该建立智能化预算管理模式,强化人力管理部门、教学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的联系,实现教师基本资料、学科发展规划、过往培训记录和财务收入等信息的全面收集,利用标准化技术与数据清洗,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处理,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格式多样化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为后期的预算规划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1]。
(二)应用机器学习算法
全面收集数据后,学校可利用线性回归和决策树等机器学习算法对多源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找出经费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同时构建面向各类师资培养计划的费用需求预测模型,实现对各类师资培养计划资金需求的精准预测。例如,对于新兴的边缘领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根据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教师培养目的,科学编制各科教师培训经费预算计划[2]。
(三)动态化预算调整
完成教师培训经费预算规划后,学校还应该重视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动态化调整机制,结合培训市场的实时信息、教师培训需求变化以及学校发展策略等,对预算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经费的动态调节,优化经费的使用,以便学校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及时作出反应,合理调整资金的分配,保证培训经费的使用能够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
二、建立实时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为了实现教师培训经费的高效利用,学校还应该构建一体化监督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收集,包括注册费、差旅费、资料费等,追踪经费使用情况。同时设置适当的支出阈值及行为模式,当出现异常的支出金额、支出频率以及支出与培训方案不一致的时候,该系统会发出警报,并通知主管部门进行核查[3]。此外,该系统还能够结合历史数据以及预算规划等,对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识别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具体来说,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可采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将监测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清晰显示各项的经费占用比例和各专业资金的利用状况等,以便财务部门能够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费管理方案。
三、实行量化的绩效考核,实现资金的最大利用
为了强化培训经费管理,学校应该构建多元化评估体系,确保评估体系涵盖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学生满意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提高其科学性。其中教师教学水平的量化指标包括班级教学成绩、教学方法创新;科研成果的量化指标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以及论文发表数量等。我校主要组织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结果评估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等定量的分析手段,通过量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并合理赋予不同指标的权重,准确计算出每个训练项目的绩效,实现经费使用效果的精准衡量。完成考核后,学校应该将考核的成果向有关单位、教师进行反馈,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经费的规划,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例如,对表现优异的项目给予更多资金资助;针对绩效较差的项目,进行深层分析,提出改善计划,以达到不断提高培训效果以及优化资金使用的目的。
四、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加强资金风险管理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同时面对校内、校外的风险,容易出现经费使用不合理、经费使用效益低等情况,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根据数据统计,构建风险预警体系,统计培训经费支出偏离率、支出风险、资金挪用风险等[4]。然后设置数据统计风险模型,对每个风险指标设置合理的阈值,为风险预警提供量化的依据。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神经网络等,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预算超支、资金使用合规等风险进行预警,以强化资金的管理。同时根据各种风险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如果出现了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预算调整,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遇到资金被侵占的情况,要强化内部审核与监管,对有关人员进行严厉的问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据统计在我国中小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对培训经费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强化经费的监督与管理,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智能预算管理模式,对经费预算进行科学的规划。同时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对经费的使用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并结合多元化的评估指标,对绩效进行量化评价。此外,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黄文秀.大数据时代统计分析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13):37-39.
[2]刘秀华,戴益民,文小明,陈兰凤,贺洁.基于多函数的数据统计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5(03):124-130.
[3]刘营.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统计与分析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今日财富,2021,(15):75-76.
[4]陆瑜.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统计分析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