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润生活,佳节品诗韵
金淑萍
义乌市九州小学 322000
【摘要】古诗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引导学生寻求古诗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契合点,意在降低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掘传统文化之美。
【关键词】联结生活;情感体验;古诗;审美
古诗年代久远且文辞简练,对于文学积累较浅的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寻找古诗和生活的契合点,帮助学生降低古诗学习难度,使其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本文以节日题材古诗为例,探讨如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古诗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一、课前激活生活经验,初悟情感
(一)溯源节日习俗
传统节日的各种习俗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以《元日》一诗为例,诗人敏锐抓住百姓过春节时的习俗——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这些方面进行记录,展现了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新春景象。课前,笔者提问学生: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过春节时都会做什么?在《元日》中,诗人看到那时的人们又是怎么过节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降低古诗学习难度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探秘古今差异
传统节日的习俗,有一些流传至今,也有一些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甚至消失。所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古今异同的对比分析。《寒食》一诗描写的是传统节日寒食节禁火的习俗。寒食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如今这个节日已经被淡忘。所以笔者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寒食节。在历史发展中,寒食节的习俗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等清明节活动,与最初禁烟火、吃冷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差异。节日习俗虽改变,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如一。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追寻诗人足迹
古诗大多是诗人有感而发、随兴而作。想要理解古诗内涵,体会诗中情感,必然要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在教学时,笔者会布置人物生平走势图或人物名片制作等小任务,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尤其是创作背景的资料,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古诗情感基调的把握和深层含义的理解。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诗人王维独自漂泊在洛阳和长安之间,恰逢重阳节有登高习俗,诗人心头不禁涌上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二、课中融合课堂实践,深品意境
学习古诗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将个人经验与诗文内容产生链接,帮助学生形成多样的体悟。
(一)调动多感探究
古诗凝练的语言使之有留白的美学空间。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多感官参与想象。视觉的画面最易捕捉,《十五夜望月》中抓住“树”“鸦”等意象,就可以构思出月光皎洁、寒鸦栖树的画面。听觉对于情节补白也很重要。学生在描述画面时总会不自觉地添加听觉的内容,如乌鸦停止鸣叫,亲人相聚望月的热闹传进诗人的耳中,徒增一抹秋思。诗中还值得关注的意象就是“桂花”,桂花具有浓郁的香气,想象画面时,学生将视、听、嗅觉融入其中,也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丰富。
(二)开展类文比析
学习古诗时采用类文对比,可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认知与体验。在学习《元日》一诗时,可拓展其他春节的古诗,如陆游的《除夜雪》,也有关于屠苏酒和桃符的描写: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诗人饮屠苏酒庆贺新年,挑灯赶写桃符的急切表现出对新年的期盼。结合生活实际,提问学生:你是否也有在雪夜中期盼新年到来的经历,你是如何度过的?学生在积极讨论中加深感受。
(三)创设沉浸情境
情境创设能够勾连起古诗与生活,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就能让学生联想起春日细雨连绵之景。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在细雨纷纷的清明节,你都做过哪些事情?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何在?如果此刻撑伞的你遇见诗人,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学生在交流表达中生发新的理解。
三、课后延伸课外阅读,再探诗韵
三上第三单元首次出现了综合性学习栏目,要求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对学生的课后拓展阅读活动提供了方向。
(一)赏读同类诗文
同一类型的古诗赏读是拓展阅读活动中最常见的。如在以“春节”为主题的诗歌品析中,笔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诗文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学生在高适的《除夜作》中,感受到诗人“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思乡之苦,在苏轼《守岁》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中感受到儿童在除夕夜守岁时的欢乐景象。
(二)群读同家诗篇
对于影响力较大的诗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聚焦作品,联诗成组,深化体验。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学生感受到的是身处异乡的孤独旅人形象,那么在《使至塞上》中,王维性格中的坚韧与责任感得到体现,是爱国者形象。如《鹿柴》《终南别业》等,体现的是随性洒脱、超尘脱俗、平和淡泊的隐世者形象。学生通过不同的作品全面地了解诗人,联系生活感受立体的形象,在群诗阅读中感受诗作和诗人本身的魅力。
(三)共读同题内容
传统节日的诗作体系庞大,古今都有佳作流传。学习此类古诗时,还可以将相关诗文放在一起,进行主题共读。可以将各个节日的古诗联系起来,也可以将同一个节日的古今作品联系起来赏读,还可以联系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之间的节日诗文进行对比阅读。既能更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有关知识,又能联系生活日常发人深思。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积极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结,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涵的基础上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提升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树立文化自信,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