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产教融合提升专业能力的改革方法分析
何倩
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安徽省淮北市235000
作者简介:何倩(1991年10月-)女,汉族,江苏省宿迁市,大学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机电方向。
摘要: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培养基础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进入相关行业就业并成长为技术骨干。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将产业与教育深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产教融合;改革方法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1.1 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在讲解专业实践课程时,只能依据教材内容进行理论讲解,难以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经验融入教学,使得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由于教学经验不足,难以有效地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学校缺乏对在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培训机制,导致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无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影响教学质量。
1.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实践教学场地有限,设备数量不足且老化严重,无法满足学生分组实践操作的需求。实践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各实践项目之间相互独立,未能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学生完成实践报告的情况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策略
2.1 岗证赛课融合,优化课程体系
深入调研机电一体化相关企业岗位需求,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工作项目模块。将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工证、钳工证、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证等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按照证书考核要求进行知识点讲解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具备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竞赛,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企业举办的技能竞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将竞赛项目和竞赛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竞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2.2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和人力支持。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能够接触到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实习实训基地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和生产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其次,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为学生授课。兼职教师将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经验带入课堂,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实际工作要求。学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定期安排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在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积累实践经验,将实践中的案例和经验融入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充实师资队伍。这些企业技术人才能够将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带动学校原有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产教融合改革成效
3.1 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通过岗证赛课融合和深化校企合作,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操作技能,具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等专业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技能竞赛和企业实践项目,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和提高,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成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2 教学质量提高
产教融合改革促使学校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师通过企业实践锻炼和培训进修,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3.3 校企合作共赢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能够提前选拔和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降低企业人才招聘和培训成本。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和兼职教师,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产教融合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岗证赛课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产教融合改革也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共赢,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蒋蓓,杨文菊,李新春,等.机电一体化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21,(09):149-150+152.
[2]王兰,王梓楠.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2,(03):30-33.
[3]杨绍忠,廖辉,关依.基于产教融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11):239-241.
[4]罗正华,徐茂钦,赖永江,等.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基地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J].时代汽车,2024,(21):19-21.
[5]马艳,方志平.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2024,(12):28-30.
[6]郭政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中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5,(0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