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走童年的心灵阴霾
卢松英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班岭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抑郁症问题越发严重,一旦青少年有抑郁症则会对其学业、生活质量和人际交往造成阻碍,重则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如何呵护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一道重要的民生教育课题。鉴于此,加强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能有效避免青少年产生抑郁症。下面文章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将青少年列入抑郁症防治的头号重点人群予以关注和干预,从而不断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心态。
关键词:儿童;抑郁症;引导;研究
前言
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接近于成年人。这一惊人的数据资料也预示着青少年抑郁症逐渐超过成年期抑郁症人群。与此同时,在儿童成长时期,也发现很多孩子存在各种心理压力,如若我们不及时处理与引导,孩子也容易在儿童成长时期形成抑郁症。下面文章从驱走童年的心灵阴霾角度,提出关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以不断推进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一、从儿童、青少年情绪方面识别抑郁症的早期征兆
根据有关专家介绍,情绪方面是识别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和危险信号。即一旦儿童、青少年频繁出现易怒、暴躁、爱发脾气的情绪症状,又或者出现情绪极其低落、没有愉悦情绪体验等现象,教师以及家长都应做好及时地教育心理疏导,帮助儿童、青少年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表达出来,并寻求教师以及家长的帮助,从而及时解决好心理问题。通过及时地干预,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这样他们也不会再表现出异常的思想情绪。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儿童、青少年频繁出现的易怒、暴躁、爱发脾气的情绪症状,教师以及教师不应过分指责,而是学会以耐心、关爱的角度,与孩子们展开心理交谈,以走进学生的心理认知领域,这样学生才会将自己的学习、生活难处充分表达出来。举例说明,教师可以利用好日常的课间时间,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展开学习、生活压力的交谈,以及时获知学生存在的学习与生活难处,由此第一时间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引导与帮助,使得学生不会感受到孤立或者孤单[1]。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儿童、青少年存在的情绪低落的问题,教师也应积极联合学生家长,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并鼓励家长利用好家庭教育的时间,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时帮助孩子驱走童年的心灵阴霾。
二、从儿童、青少年思想认知方面提前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对于一些儿童或者青少年对自我的评价、对他人和社会的看法极其负面之时,教师要提前了解孩子的内心发展与认知观念,思考孩子是否存在抑郁症的前兆,是否对人事物的认知充满消极的思想。一旦孩子对任何人事物都提不起兴趣之时,教师则应从儿童、青少年的思想认知方面,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以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帮助孩子意识到挫折并不代表彻底失败,使之从内心之中重燃对生活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鉴于此,当很多儿童、青少年存在自我否定或者对事物存在消极的负面看法之时,教师以及家长都要给予孩子强大的理解与支持,并且构建起良好的师生、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攻克各种难题,切忌不要放任孩子不管,也不要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学会结合孩子所遇到的问题与挫折,采取激励性的教学引导方式,鼓励孩子攻克难题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语言、物质激励,由此引导学生树立起自信心,避免孩子产生过多的消极情绪。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细致化管理,若学生个体没有融入进班集体,则主动与学生展开交流,获知学生为何被班级其他同学孤立,并且在了解实际情况之后,联合班级其他同学,打破班级社交网络界限,以宽容、关爱的心理,引导学生之间懂得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由此构建起一个和谐融洽的班集体环境。通过引导班级学生树立起团结友爱的互动意识,能够有效预防学生的抑郁症,并且也有助于减轻一些学生的抑郁症倾向。
三、从儿童、青少年生理方面做好抑郁症的防控和治疗
一些有抑郁症倾向的儿童或者青少年,他们往往存在明显的失眠或早醒、暴饮暴食或吃得极少等问题,这时他们至少两周以内很少露出笑容、情绪消沉或者易发脾气,因而教师与家长就要给予关注,并且及时做好干预,以在生理方面给予孩子适当的教学指导。首先,家长要做儿童、青少年生理健康的守护者。其次,学校要重视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提升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生生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从而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最后,进一步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制作抑郁防治科普宣传片,普及生理健康知识,以培养儿童、青少年自我的调节能力[2]。即利用好学校内容的走廊或者LED显示设备,定期播放一些关于抑郁症防治的视频短片,以引起孩子们的重视,让孩子能够认知到自己是否存在抑郁症倾向。如若孩子意识到自身存在抑郁症倾向之时,教师以及家长也应及时给予孩子理解与帮助,又或者对一些内向的学生给予主动地思想引导,使得学生不会感觉到孤单与无助。
通过优化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教学引导工作,以规范、持续开展孩子的抑郁症防治,提高孩子识别抑郁症的能力,将对孩子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学会自行调节好自己的学习与心理情绪,从而以更好地姿态去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鉴于此,将抑郁症预防纳入进日常学生生理教育引导之中,有助于从孩子的生理表现方面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抑郁症倾向,从而在初始阶段预防与治疗好孩子的抑郁症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小做好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防控与治疗,有助于驱走孩子的童年心灵阴霾,让孩子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以更好地心态去迎接各种学习困难与挑战。鉴于此,在未来的教育环境中,学校以及家长都应关注孩子的抑郁症防治问题,以及时做好相关的预防与治疗,使得孩子处在一个健康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之中。
参考文献:
[1]钟珩.家校携手,协助青少年走出抑郁情绪的阴霾[J].中学生博览, 2024,10(4):81-81.
[2]胡缓.走出心理的阴霾——抑郁症学生的处理与启示[J].赢未来, 2024,12(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