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周坚强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226001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核心素养的提出促使课堂模式必须从学科知识的简单传授转变为对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持续探索中逐渐形成理解、解决问题并建构意义的过程。相较于表层的、零散的学习,深度学习更关注学生如何把经验联系起来,如何在持续探究中发展思维、表达、合作能力等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启发者的作用,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数学探究
问题是贯穿整个数学课堂的关键线索,也是推动深度学习的核心动力。问题能够驱动学生深层次思考,提供学习路径,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发现、素养培育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到问题情境中,通过统摄性、引领性、探究性的问题设计,让知识在问题情境中升华,促进学生批判性思考,引发深度学习。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教师聚焦“倍数”这一概念,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了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视频,进一步提供了两幅关于农村的图画。基于此,教师设计了趣味游戏“找不同”,提出问题:“你能在两幅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其中有没有倍数的存在?”学生在问题带领下参与数学探究,发现第一幅图中房屋是一层,第二幅图中的仿佛是二层,得出“楼层翻倍”的不同,从而初步认识了倍数这一数学概念。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什么是倍数关系?如何确定倍数关系?”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究,由浅入深理解倍数概念。深度学习在问题课堂中得到实现,学生问题意识、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
深度学习特别是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意义感和效能感。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持续的内在学习驱动力和自我提升效能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思考,深度探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认知结构,深化知识理解。
二、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既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也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关联,在原来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新知识做出反应,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整合数学概念、知识、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可视化呈现知识间的关联,让学生在思维框架辅助下进行深度学习,深入思考数学现象,理解数学本质,发现数学规律,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万以内的数》的教学中,教师以“认识大数”为主题,开展了思维导图引领的深度学习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思考,在思维框架中建构知识体系。教师设计了数位、计数单位、数的读法、数的比较等框架,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自主绘制、补充思维导图。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在思维可视化体验中整合有关数的知识,并加以迁移运用,把知识进行建构、串联,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成为了辅助深度学习的工具,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激发,学习质量提升。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以图形为载体的思维工具,它以一个核心主题为起点,像树枝一样向外延伸出多个分支,最终形成一个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引导下的数学课堂是深度思考、不断拓展的课堂,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有助于促进学生持续性探究,提升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视角,激发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积累出发,开展生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概念,进一步发展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生活素材帮助下学习。教师联系实际,展示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如商品价格、测量长度等,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最终理解和建构小数的概念:“小数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10 份、100 份、10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此时,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数字形式,而是深入到了其本质内涵,实现了对概念更复杂、更透彻的理解。在生活体验中,学生参与深度学习,进一步用数学的眼光、思维分析现实世界。
深度学习指向学生的获得与体验,“体验”指的是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获得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体验。生活是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重要场所,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素材。教师要联系生活开展教学,让学生创造性学习,灵活运用知识。
四、重视互动教学,促进深度学习
互动、交流、合作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互动中,学生自主表达、合作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实现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重视互动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感悟深度学习的方法,在合作中解决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互动中培养空间意识,在思维碰撞中发展几何直观能力。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以“对比不同运动的性质”为讨论话题,让学生在互动中建构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认识,在比较中总结三者的方向变化、大小变化、关键要素,形成系统认识。教师也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实时互动课堂,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合作制作图形作品,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进行图形的变换,提升核心素养。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进行深度学习,产生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深化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构建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内而外地理解、掌握、应用数学知识和概念,实现深度学习。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讨论话题,组建合作小组,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的课堂,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有思维提升的课堂,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手段,让学习行为真实发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陶静 . 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J]. 启迪与智慧 ( 上 ),2025,(07):20-22.
[2] 张秀媛 . 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J].吉林教育 ,2025,(2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