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实施启发

作者

杨欣如

扬州市明月幼儿园,扬州市,225000

姓名(杨欣如)性别(女)出生年(1999)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地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儿童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作为近代优秀的教育理念急需与当下的教育生活相结合,在学习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尊重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做好“六个解放”,从而促进儿童更好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学前教育;六大解放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文中要求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交流合作,为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尊重每个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保教并重,从而促进其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的教育家们都在为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努力寻找着可行的方法论,老师们也在不断探索着如何将当代优秀的教育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使孩子们能更加全面地成长。陶行知先生作为近代优秀的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六大解放”,加强“教学做合一”,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予他们宽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提高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

一、思想分析

马克思先生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运用,而运用的前提在于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如何能够将学前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亦或是如何能够在日常的学前教育中发挥生活教育的优势?陶行知先生认为需要充分做好“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要将学校和社会统一,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农村、商铺、工厂、企业都视作学校,把生活作为课堂,同学和老师互相学习提高。老师既要做好一个倾听者和发现者,聆听儿童的困惑和感受,发掘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也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和教育者,引导儿童自己去发现、探索和处理问题,给他们讲解原因和道理。

在日常教育中,陶行知先生认为“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即“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应当以做为中心,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又根据做的方法,以实践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从而达到“实践—理论—实践”的升华。在作为奠基阶段的学前教育中,老师们的职责并非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掘和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我们主张的并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将“喂养”转化为“觅食”,调动儿童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给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的空间和时间,引导他们自己解决发现的问题,而不是大操大办,一有问题老师、家长便帮忙解决。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不是传统的老师教什么儿童就学什么,而是要根据儿童想学什么决定老师要教什么,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来决定。同时要正视孩子们由于文化水平、家庭氛围、天赋才能、道德修养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老师必须因材施教,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学过程不取决于老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儿童接受知识的快慢程度。教学安排也要更加侧重于让儿童亲近自然,主动劳动,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从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二、问题解析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各时期的老师、家长们都在努力将陶行知思想与现实教学生活相结合,尽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增强其综合能力,但实行过程中依旧发现不少问题:

(一)老师、家长认知偏差,劳动教育功能异化。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其理论核心是教育和学习都要围绕着做来展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从而达到“实践—理论—实践”的升华。而做不仅要关注其实行的过程,即体力劳动的物化过程,更要关注其事前策划和事后分析的过程,即脑力劳动的思维过程。

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够,传统观念严重,认为劳动是体力活,是最低级的社交活动,极其浪费时间,儿童的时间应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孰不知“勿以善小为不为”,每个成功优秀的人都是从小事开始做起,而家长过于溺爱和宝贝的心里只会让儿童养成依赖和惰性,从而巨婴现象严重。

(二)老师水准参差不齐,教学活动未形成团体协作模式。

古语有云:“合则立,分则豫。”任何事项的成功往往不是一个人拼搏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团队合作,取长补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断奋斗。在教育活动中,由于老师的个人能力存在差异,特长爱好也不尽相同,为了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更应不分彼此,团队协作。而现实是,部分老师思维中存在自己班级里的孩子因为责任驱使自己必须关心,而其他班级的孩子和自己无关,在校园活动中也秉持着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其他老师的活动不参与不帮助。

三、实施策略

(一)理解“教学做合一”理念,提高儿童创新性思维

老师和家长要明确劳动教育的核心和意义,幼儿园制定总目标,课题老师深耕细作,在对劳动教育意义充分理解上,制定出可行性的活动目标并进行指导。幼儿园可定期开展劳动教育和教育理念的专题培训,帮助老师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优秀案例,从而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遵循“教前必学,学前必做”的理念,在教育前要自己亲身实践,发现问题,学习理论,给儿童做好榜样工作。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创造力和好奇心,采用引导而非大包大办的模式,和孩子一起学习。

(二)引导老师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完善理论,提高自我

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自身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完善的理念,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教育思想,并将之与日常教学生活相结合。要秉持教学相长的思想,不仅要给儿童答疑解惑,也要在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驱动下完善自我。幼儿园领导要帮助老师建立教师情怀,积极引导和激励,给老师们减负释压,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幼教的价值和使命感,从而自主学习,寻求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四、结语

幼儿园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应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作为近代优秀的教育理念,值得每个老师不断学习和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儿童参与并体验劳动过程,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容香.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路径探析—以贵州省为例;[J].科技风;2024,3:166-168.

【2】卢玲,卢玲,何姗,黄琳芮,何琪敏.基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探究;[J].教育观察,2023,1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