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
李娟
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712099
摘要:太极柔力球运动源自民间,融合太极运动与竞技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太极柔力球运动在中国推广时间较短,且在高校的普及度不高,离预期的推广效果还有着不小差距。本文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意义进行探究,指出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现状,提出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策略。
关键词:太极柔力球运动;高校;推广
引言:
太极柔力球运动兼具健身、文化、经济、娱乐等多重价值,加大推广力度已是势在必行的。如今,大多数高校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认知不足,加之学校教育引导不到位,社会重视度偏低,使得学生的太极柔力球运动学习动力偏弱。同时,太极柔力球运动推广政策甚少,交流平台建设滞后,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开展情况不尽人意。因此,深入分析影响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因素,明确这些问题的成因,探索切实有效的推广策略,用以保障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推广实效,是所有高校都应重点关注的事宜。
一、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意义
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中开展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效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
1.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太极柔力球有助于身体各部位的锻炼,通过流畅的动作提升肌肉力量及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同时,学生在太极柔力球练习时,会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加快血液循环[1]。此外,太极柔力球运动参与过程中可以放松身心,忘却烦恼,缓解压力,不再受紧张学习的困扰。
2.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弘扬
太极柔力球运动保留传统太极拳运动的精髓,在高校中引入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自豪感,为优秀文化的持续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3.有效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中引入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丰富高校体育项目,使得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获得更好地满足。同时,太极柔力球观赏价值很高,通过组织表演、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助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太极柔力球比赛活动,需要学生共同作战,这对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极为有利,也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团队精神。同时,太极柔力球运动学习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效果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可有效磨炼意志品质。此外,太极柔力球运动强调身心统一,学生应在练习时不断判断,这对智力发展可起到有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获得有效提升。
二、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现状
太极柔力球运动引入高校已是必然之趋,但从各高校的太极柔力球运动开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地区差异性明显
各地区的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的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北京、辽宁等地的高校太极柔力球开展情况较好,其他地区高校在此方面相对滞后。同时,虽然太极柔力球运动文化底蕴深厚、健身价值较高,但各地高校学生对其的认知度不高,甚至有些学生从未听过太极柔力球,这也导致该项运动的推广受到阻碍。
2.课程体系不完善
现如今,大多数高校的太极柔力球运动教学处于初步探索状态,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各高校的太极柔力球教学内容、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性[2]。同时,部分高校太极柔力球教学过于看重实践活动,尚未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尽管学生已掌握太极柔力球的基本动作,但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哲学意蕴等并未充分了解,这对该项运动的能力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作为新兴运动,太极柔力球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许多高校都并无专门的教师,从而无法保障教学质量。同时,高校中太极柔力球运动普及度相对较低,部分教师并未参与系统化培训,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教学成效自然也不明显。
4.学生参与度偏低
太极柔力球的宣传工作未做到位,学生缺乏了解该项运动的机会,加之很多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都会优先选择足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作为新兴运动的太极柔力球容易一时激发兴趣,但很少有学生坚持参与。
三、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策略
1.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纳入太极柔力球项目
太极柔力球运动富有趣味性、观赏性,且健身价值高、安全隐患较小,若是宣传到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各高校在体育教学体系优化过程中,应积极引入民族类项目,着重纳入太极柔力球项目,不断充实体育教学内容,提升体育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该项目在高校教育中可发挥应有的效果。
2.加强太极柔力球专项师资队伍建设
各级体育局应加强柔力球专业人才的引入与培养,通过建立等级培训班,定期组织地方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系统化培训,使其能够真正掌握太极柔力球的理论知识、技战术、教学指导方法、裁判法等内容。只有教师真正接受与掌握太极柔力球技能,才可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教学的效果也会随之提升[3]。
3.借以媒体宣传扩大太极柔力球影响力
高校若要保障太极柔力球运动持续较好地开展,加强媒体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除了校园的宣传栏、学校网站等需专门设置柔力球专栏外,还需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加强推广有影响力的太极柔力球表演与赛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该项运动,从而积极参与其中,促进该项运动不断提升影响力。
4.专门成立大学生太极柔力球协会
如今,已有部分地区的高校建立大学生柔力球协会,定期组织协会成员参与各类活动,用以促进太极柔力球在高校中的持续发展。因此,各高校需要积极借鉴在此方面已获得成功经验的高校做法,并结合自身的实况成立太极柔力球协会,定期组织协会成员参与系统化培训,开办邀请赛、表演赛等活动,达成强身健体的目的基础上,深化对柔力球运动的了解。同时,协会还需要将自身举办的活动拍摄成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中,向全国高校推广,使得更多学生了解该项运动,产生参与其中的意愿,为柔力球运动的全方位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实效并不明显,后续还需要加强推广力度,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该项运动,才可促进太极柔力球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干磨昊.高校推广太极柔力球实践研究[N].河南经济报,2024-10-10(012).
[2]席沐鸿.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高校柔力球教学优化[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21):39-42.
[3]辛利梅.山西省高校推广太极柔力球的SWOT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9,37(06):70-72.
作者简介:李娟、咸阳师范学院 女 1975年9月 汉 陕西三原 本科 讲师 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