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文本汉译的翻译技巧
王紫琪
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
戏剧文本翻译是最具独特性的翻译类型之一,戏剧翻译的复杂性源于其多模态特性,包括对话、动作、情感、韵律等多种元素的交织。但是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戏剧翻译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有着重要的独特作用。本文意在通过讲解《罗密欧与朱丽叶》朱生豪汉译本,分析戏剧文本汉译的翻译技巧,将翻译技巧归纳为五大类:增译、减译、分译、合译及转换。增译常用于补充源语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减译则用于删减冗余表达以适应目的语的简洁性;分译和合译则分别用于处理长句拆分与短句合并,以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转换技巧则涉及词性转换、语序调整等,以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融通。通过这些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增强戏剧文本的可译性,同时保留原作的艺术魅力,在翻译中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融通,增强翻译的可译性。
关键词:戏剧文本、翻译技巧、独特性、转换、文化层面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戏剧文本的翻译是翻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独特性在于它不仅需要传递语言信息,还需兼顾舞台表演性、文化内涵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表达。本文以《罗密欧与朱丽叶》朱生豪汉译本为例,结合戏剧文本的特点,从宏观(如文化背景、主题传达)和微观(如词法、句法、修辞)两大层面,探讨戏剧汉译的翻译技巧。
戏剧翻译的核心在于通过语言再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活动,同时兼顾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运用是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有效转换的关键。本文基于朱生豪译本的研究,将翻译技巧归纳为五大类:增译、减译、分译、合译及转换。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受到目的语词法、句法、语义和文体的制约,还需考虑目的语文化规范的影响。
1.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戏剧翻译的研究多集中于翻译技巧、文化传递及舞台适应性等方面。国外学者如Susan Bassnett(1996)提出戏剧翻译应注重“可表演性”(performability),即译文需适合舞台演出;国内关于戏剧翻译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罗密欧与朱丽叶》汉译本的研究逐渐增多。朱生豪作为中国翻译莎剧的代表人物,其译本在语言风格、文化传递及舞台适应性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朱生豪译本中的翻译技巧,关注戏剧翻译中的翻译技巧和文化转换问题,如朱生豪译本在文化意象处理上的独到之处,从而为戏剧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1.3 理论基础
戏剧文本翻译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具有独特作用,其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戏剧翻译的理论基础涉及翻译学、戏剧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朱生豪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译实践不仅体现了对源语文化的深刻理解,还展现了如何在戏剧翻译中巧妙运用各类技巧,以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平衡。
本文以朱生豪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戏剧翻译的理论框架,探讨其在翻译技巧运用上的独到之处,明晰戏剧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如文化差异、语言风格及舞台适应性等,以期为戏剧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章戏剧文本翻译技巧分类例说
2.1 增译(Addition)
增译是在翻译过程中最常用的翻译技巧之一,是指根据目的语词法、句法、语义、修辞或文体的需要,或因受制于目的语某些特定文化规范,在翻译中增添某些词句或段落,以更好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或更好地实现特定翻译目的。增译主要包括语义增译、增加修辞、增加注释三部分,例如:
(1)ROMEO Can I go forward when my heart is here? Turn back, dull earth, and find thy centre out.
[He climbs the wall, and leaps down within it.]
译文:罗密欧 我的心还逗留在这里,我能够就这样调头前去吗?回去吧,无情的土地,让我回到这世界的中心。(攀登墙上,跳入墙内)
朱生豪在汉译“Can I go forward when my heart is here?”时,增加了“逗留”、“调头”两个动词,在帮助读者理解原义的同时,能准确地反映了罗密欧当时内心的纠结和不舍之情。
(2)Many for many virtues excellent,
None but for some and yet all different.
O, mickle is the powerful grace that lies
In herbs, plants, stones, and their true qualities:
译文:天生下的万物没有弃掷,什么都有它各自的特色,
石块的冥顽,草木的无知,都含着玄妙的造化生机。
在这里根据前后文的语境增加了名词,并倒换了语序,使得原句中只应用了一遍的动词的含义更加丰满起来,语言本身所表述的情境跃然眼前,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2 减译(Omission)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修辞上有很多的差异,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英语是形合类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类语言,因此在汉译过程中,英语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会显得冗余,影响译文的简洁和通顺。减译是指根据目的语的词法、句法、语义、修辞或文体的需要,或因受制于目的语的某些特定的文化规范,删减原文某些词句或段落,以更简洁、顺畅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或更好地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在不破坏源文意思的前提下,去除部分不必要的词语句子及其成分,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例如:
(1)Romeo: humours: madman:passion: lover! Appear thou in the likeness of a sigh: Speak but one rhyme, and I am satisfied; Cry but'Ay me! 'pronounce but love'and'dove; Speak to my gossip Venus one fair word, One nickname for her purblind son and heir, Young Adam Cupid
译文:罗密欧!痴人!疯子!恋人!情郎!快快化作一声叹息出来吧!我不要你多说什么,只要你念一行诗,叹一口气,把咱们那位维纳斯奶奶恭维两句,替她的瞎眼儿子丘比特少爷取个绰号就行啦。
在这一段台词的翻译过程中,要更多地表达出茂丘西奥想要激怒罗密欧的情感,因此把“Speak but one rhyme, and I am satisfied; Cry but'Ay me! 'pronounce but love'and'dove; ”简洁译为“只要你念一行诗,叹一口气”,更能符合汉语的用语习惯,在不破坏原义的前提下,将中国读者看不懂的引用省略不译。
2.3 分译(Division)
分译顾名思义,是指将源文一个句子切分,译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为了使译文忠实、易懂,有时不得不把一个长句译成两句或更多的句子。不过,division作为一种翻译技巧,它除了指句子分译外,还包括某些单词意义的分译。例如:
(1)Juliet Dove-feather’d raven! wolfish-ravening lamb! 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
译文:朱丽叶 乌鸦披着鸽子的羽毛!看着是羊,心里是豺狼!最神圣的皮表藏着可鄙的内容!
在翻译“wolfish-ravening lamb”时,wolfish是似狼的,ravening是掠食的,朱生豪将其译成“看着是羊,心里是豺狼”,将其分成两部分,然后分开翻译,准确表达源文意思的同时,使语言更加生动贴切,通俗易懂。
(2)MERCUTIO Thou art like one of those fellows that when he enters the confines of a tavern claps me his sword upon the table and says, 'God send me no need of thee! 'and by the operation of the second cup draws it on the drawer, when indeed there is no need.
译文:你就像这么一种,跑进了酒吧的门,把剑在桌子上一放,说上帝保佑我不要用到你,等到两杯喝吧,却无缘无故拿起剑来跟酒保吵架。
这段话源文是一整个完整的句子,符合英语的用语习惯,英语多用长句,句中修饰语多且长,使句子结构复杂,但是汉语常用短句来表达陈述,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根据从“进酒吧”、到“放桌上”、“喝酒”、“吵架”的顺序,拆分为六句话,逻辑清晰,简洁易懂,让译文显得不死板、不滞重。
2.4 合译(Combination)
所谓合译,是指把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合译为一个词,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合译为一个句子,或将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简单句来表达。例如:
(1)ROMEO O blessed, blessed night! I am afeard. Being in night, all this is but a dream, Too flattering-sweet to be substantial.
译文:罗密欧 幸福的,幸福的夜啊!我怕我只是在晚上做一个梦,这样美满的事不会是真实的。
这句话在翻译时,源文四句话合成一句,英语句子一般比汉语句子长,合译法多用于英语简单句的翻译,特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文句子共用相同的主语的时候,汉语一般不喜欢重复某一名词或重复使用某一代词作主语,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将原文数句合译为一句。
第三章翻译时巧妙运用转换技巧
3.1 语音/语韵层面
转换技巧渗透在翻译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是指把原文的语言单位或结构转化为目的语中具有类似属性、或对应属性、或异质属性的语言单位或结构的过程。转换可涉及语音/音韵、词汇、句法、语篇、修辞、语义、文化各个层面。语音/音韵层面的转换,这一层面的转换在戏剧、诗歌翻译中较常见,主要涉及韵式转换及节奏转换。例如:
(1)Now, ere the sun advance his burning eye,
The day to cheer and night's dank dew to dry,
I must up-fill this osier cage of ours
With baleful weeds and precious-juiced flowers.
译文:趁太阳还没有睁开火眼,
晒干深夜里的涔涔露点,
我待要采摘下满箧盈筐,
毒草灵葩充实我的青囊。
(2)The earth that's nature's mother is her tomb;
What is her burying grave that is her womb,
And from her womb children of divers kind
We sucking on her natural bosom find.
译文:大地是生化万类的慈母,
她又是掩藏群生的坟墓,
试看她无所不载的胸怀,
哺乳着多少的姹女婴孩!
这两个例子都能有力地体现出朱生豪在汉译过程中,十分重视音韵层面的转换,例(1)中每一句的结尾:“eye”和“dry”,“ours”和“flowers”都是谐音呼应,朱在准确表达原义的同时,选用了“眼”和“点”,“筐”和“囊”做音韵层面的转换;例(2)中“tomb”和“womb”转换成了“慈母”和“坟墓”,“kind”和“find”转换成了“胸怀”和“婴孩”。朱在翻译中既保持了戏剧台词原本的特色,又富有汉语的音韵美,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3.2 词汇层面
词汇层面的转换主要是涉及词类转换,英语常用静态名词,而汉语中常用动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的词类转换,例如:
(1)ROMEO I do remember an apothecary, And hereabouts he dwells, which late I noted In tatter'd weeds, with overwhelming brows, Culling of simples;
译文:罗密欧 我想起了一个卖药的人,他的铺子就开设在附近,我曾经看见他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皱着眉头在那儿拣药草;
在翻译这句话时,可以发现英语常用名词和介词短语来充当句子成分,而汉语中多用动词,在汉译“hereabouts he dwells”时,朱增加了动词“开设”;在汉译“with overwhelming brows, Culling of simples;”时,转换为动词“皱着眉头在那儿拣药草”,这种翻译技巧会更符合汉语的语法结构,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3 句法层面转换
句法层面的转换涉及的方面较多,包括主动-被动转换、语序转换形合-意合转换、主语-话题转换等等。例如:
(1)Virtue itself turns vice, being misapplied;
And vice sometimes by action dignified.
Within the infant rind of this small flower
Poison hath residence and medicine power:
For this, being smelt, with that part cheers each part;
Being tasted, slays all senses with the heart.
译文:美德的误用会变成罪过,罪恶有时反会造成善果。
这一朵有毒的弱蕊纤苞,也会把淹煎的痼疾医疗;
它的香味可以祛除百病,吃下腹中却会错迷不醒。
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在这段台词中可以看到“being misapplied”、“being smelt”、“Being tasted”三个被动时态,但是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被动,但一般情况下使用主动时态才会能符合汉语的语法表达习惯,朱生豪在汉译时十分巧妙地对这些被动进行了处理,译为“美德的误用”、“它的香味”、“吃下腹中”,使译文不生硬。
3.4 语义层面转换
词汇的核心是词义,在英汉翻译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再词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果硬译、死译,就会使译文读者造成误解。所以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在源语词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用恰当的目标语来表达。
(1)By heaven, I will tear thee joint by joint,
And strew this hungry churchyard with thy limbs。
译文:那么, 我可以对天发誓, 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的扯下来, 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
在汉译这句台词的时候,需要分析出源文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罗密欧对仆人进行警告所说的话, 不可能将其仆人的尸体洒满墓地,这句话为了突出罗密欧当时内心无比悲痛、强烈痛苦的心理状态。而译文中也充分体现了夸张的修辞, “骨骼一节一节地扯下来”和“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这些表达充分体现了罗密欧当时无比愤恨的思想感情。
3.5 文化层面转换
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文化层面的转换负载着不同国家之间久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国家、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情风俗都生动地反映在其特定的词汇、成语、典故等“文化负载词”中。进行这一层面转换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规范,翻译中如希望充分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就需尽力要向目标语的文化规范靠拢,这必然导致需要进行文化层面的转换,对翻译工作者的文化储备量也有较高的要求。
(1)For nought so vile that on the earth doth live
But to the earth some special good doth give,
Nor aught so good but strain'd from that fair use
Revolts from true birth, stumbling on abuse:
译文:莫看那蠢蠢的恶木莠蔓,对世间都有它特殊贡献;
即使最纯良的美谷嘉禾,用得失当也会害性戕躯。
这段台词的翻译深刻地体现了文化层面的转换,原文想表达的意思是坏的和好的,用了“nought so vile”和“aught so good”,但如果直译文学性太低,没有准确表达出背后的道理和韵味,朱生豪使用了“恶木莠蔓”和“美谷嘉禾”来表达出最坏和最好,而且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莠蔓是指需要拔除的恶草,现指非常坏的恶人;而嘉禾是指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如此翻译,方能将汉语文化之美融合其中。
第四章 结语
戏剧文本的独特性决定了戏剧翻译的复杂性。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其文本不仅包含对话,还涉及舞台指示、人物动作、情感表达等多重元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戏剧翻译的特殊挑战。为了更好地传达戏剧中蕴含的文化风韵,翻译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对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源文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可译性的文本,如双关语、文化特定表达和韵律结构等。然而,这些不可译性并非绝对,通过采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如归化、异化、补偿和创造性翻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损失。在文化特定表达的处理上,朱生豪常采用归化策略,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替换为目标语读者熟悉的表达,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在韵律和节奏的处理上,他通过灵活调整句式结构,保留了莎士比亚原作的诗意和音乐性。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朱生豪对源语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目的语表达的娴熟驾驭。
总之,戏剧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求翻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学、文学和戏剧学知识,并能够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以实现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最佳平衡。在戏剧文本翻译过程中,结合戏剧文本的特殊性,翻译者需要熟练掌握多种翻译技巧。除了基本的直译、意译和音译外,还需灵活运用文化转换、语境重构和风格再现等高级技巧,以更加确切地将原作内容与文化内涵再现于译文之中,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张力和戏剧效果,使译文既保持原文的风姿和神韵,确保戏剧翻译的可理解性和观赏性。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 Mark&Cowie, Mori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 Routledge,2014
[2]Baker, Mona.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Z].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3]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110-117.
[4]朱生豪. 罗密欧与朱丽叶(双语珍藏版)[M]. 北京:译林出版社,2018
[5] 刘梦丹, 杨永春. 浅谈汉英翻译实践中的翻译技巧——以《翻译概论》第九章为例[J]. 戏剧之家, 2018(05): 210-212.
[6] 熊兵.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 中国翻译, 2014, 35(03): 82-88.
[7] 陈圆. 《罗密欧与朱丽叶》修辞格的汉译研究[J]. 青春岁月, 2017(17): 47.
[8] 柴玲莉. 不可译及补偿手段——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汉译本[J]. 青年文学家, 2021(08):174-176.
作者简介
王紫琪(1999—),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在读硕士研究生,青岛大学,英语口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