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在我国护理学模拟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李璐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610066
摘要:虚拟仿真教学已成为护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梳理虚拟仿真在我国护理学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总结研究重点与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护理学教学革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仿真;护理学;模拟教学
1.引言
虚拟仿真技术可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重复、无伦理风险的实训机会,有效提高学员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该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外科学、口腔医学等医科教学中,护理专业也逐渐采用并取得成果。本文将梳理虚拟仿真技术在我国护理模拟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总结不足,提出展望,为护理教学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2.发展历程
自2007年我国第一篇护理学虚拟仿真教学论文发表以来,该领域逐渐受到关注。随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动,相关研究及应用逐年增长。截至目前,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已在多所高校建成,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中护理学相关项目已达57项,护理教学逐步驶入“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快车道。
3.应用现状
(1)虚拟仿真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
基础护理学实践性强,虚拟仿真技术可促进其向智能化教学方向发展。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构建虚拟仿真系统,模拟多个基础护理单项/组合操作及病例演练场景,有效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虚拟仿真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研发“车祸致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院内监护”虚拟仿真系统,从院前急救、术后疼痛评估等方面开展培训,着力提升学生急救监护技能水平[]。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建设虚拟仿真培训平台,学生可通过系统对肢体离断伤患进行虚拟急救、护理等操作,培训效果良好[]。
(3)虚拟仿真在内科护理学的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打造内科护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学生可在系统中进行病例分析等操作,切实锻炼评判性思维能力[]。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院利用虚拟仿真平台模拟哮喘急性发作轻/重度病人入院、住院至病情稳定护理全过程,通过训练加深学生对护理操作的理解,为临床能力培养夯实基础[]。
(4)虚拟仿真在妇产科护理学的应用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四部触诊、自然分娩等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实践操作效果[]。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研发后穹窿穿刺、子宫内膜活检等虚拟仿真培训项目,有效提升教学趣味性,加强学生实践操作体验[]。
(5)虚拟仿真在中医护理学的应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构建虚拟仿真培训平台,模拟患者入院至转归全流程,学员可通过望、闻、问、切了解患者情况、制定方案,极大丰富教学形式[]。山东中医药大学构建拔罐技能仿真教学平台,学生可体验分诊、问诊、拔罐操作全过程,有效提升实践操作水平[]。
4.讨论
4.1问题与不足
我国护理学虚拟仿真相关研究近年来虽逐步增长,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
(一)研究方向较为局限,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我国相关教学研究多聚焦于平台构建与应用、虚拟仿真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等方面,未涉及教学评价标准建设、教学效度评判等内容,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虚拟仿真场景与临床真实情况存在差异
当前医学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多存在设备实物感不足、虚拟病人肢体缺乏力反馈等问题,学员不能体验真实操作手感。同时,大部分教学系统病例种类和数量较少,且更新速度慢,平台扩展性有待加强[]。
(三)教学资源尚未实现开放共享
受地区经济、技术发展及政策导向影响,各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各高校或医院大多未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虚拟仿真资源仅对内部开放,优质教学资源使用效益低下,严重制约先进医疗理念和高水平医学技术的辐射推广。
4.2.展望
为更好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教育改革,护理学教学在未来发展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拓展研究深度,加快教学与科技融合发展
护理类院校或医院可采用“学-教-研”协同模式,鼓励教师开设虚拟仿真实践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操作评价体系,推进院校教育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二)丰富教学形式,打造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可秉承“虚拟仿真-模拟-动物-实习”递进式教学观念,着力打造“理论学习-虚拟技能操作训练-情景模拟演练-临床实习”培训体系,逐步创建虚实结合、优势互补的智慧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生态,全面提升护理学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推动开放共享,实现虚拟实验教学资源互联互通
医科院校可构建远程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将优质医学资源对外开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需要。同时,各地区院校及机构也应加强交流合作,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成果共享,更好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4.3.研究局限
本文仅检索中国知网平台相关文献,未纳入其他数据库及国外文献,存在局限性。且对纳入文献未进行质量评价,相关不足期望在日后研究中加以完善。
5.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护理学虚拟仿真教学研究虽逐年增加,仍存在研究范围有限、教学资源未开放共享等问题。我国学者需进一步提高关注,依托先进技术拓宽研究渠道、丰富教学形式、实现资源互通;同时应制定全国性护理虚拟仿真教学技术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以推动护理学实践教学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梅,田朝霞,张红等.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3):275-279.
[2]羊洋,朱姝芹,董玲等.急危重症护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03):211-215.
[3]赵红梅,马迪,刘红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22,22(10):1608-1610.
[4]陈钰糁,屈明叶,钱鑫等.“内科护理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4):160-163.
[5]杜培培,张福敏,肖亮.虚实结合的情境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9(18):44-47.DOI:10.13696/j.cnki.jer1673-9094.2019.18.012.
[6]葛圆,李卫红,韩叶芬.妇产科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03):5-8.
[7]张静,高冬冬.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20(09):68-69.DOI:10.14149/j.cnki.ct.2020.09.037.
[8]贾超,陈莉,邓科穗.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医辨证施护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06):180-183.
[9]王兆艳,刘伟,陈慧等.基于临床辩证思维的中医护理综合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拔罐技能项目的开发及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20):3701-3704.
[10]陈开波,叶松,范让等.后疫情背景下虚拟仿真教学在某医院本科生外科教学中应用的SWOT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05):682-687.DOI:10.13555/j.cnki.c.m.e.2021.05.009.
[11]李闺臣,尹惠茹,张雪妍等.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现状及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01):63-64.
[12]张润田.医学高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