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色彩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的运用探究

作者

张铖尧

华侨大学 361021

摘要: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画在造型上讲究以线为主,并通过线条与色彩的结合,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神韵。在绘画艺术中,无论是景物的描绘还是人物的塑造,都离不开色彩,色彩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色彩;中国画;人物创作;运用;技巧;探究

一、前言

如果将构图视作一幅画的骨架,那么赋予绘画作品血肉与灵魂的便是色彩。色彩令画面充满生命力,是绘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绘画作品不同色调的巧妙运用,以及色彩对比度、饱和度恰到好处的把控,给观者带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还能传递不同的情感,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一幅绘画作品如果缺少了色彩,就仿佛失去了灵魂,但要想让作品达到引人入胜、艺术效果强烈的目的,关键在于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中国画的种类丰富,以山水画和人物画最具特色。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画如吴道子的宗教人物画、顾闳中的宫廷人物画、张择端的风俗人物画等,无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是世界艺术之林中色彩独异的花朵,绽放着永不磨灭的光芒。早期的中国人物画注重色彩的艳丽、浓烈,自唐以后,画家则逐渐摒弃华丽的色彩,开始崇尚清新、淡雅,在色彩的运用上较简约,通常选择一种主色调,再辅以其他颜色作为补充,不再追求色彩的浓重,但对于色彩的搭配与调和十分讲究,注重构图之美,强调意境的营造、画面的平衡与和谐。这也让中国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

二、色彩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的运用技巧

(一)冷色系的应用

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冷色系常被用来描绘背景,以突出人物主体。创作者通过将背景色彩设置为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紫色等,可以使背景与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突出人物在画面中的地位。另外,冷色系还常被用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冷色系给人以冷静、沉闷的感觉,能够为画面营造冷静、深沉的氛围,使人物的表现更具清冷和深沉之感。同时,通过运用冷色系,也可以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例如,使用冷色系可以体现出人物沉稳、内敛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冷色给人以清凉、收缩之感,如青色、蓝色均属冷色系。冷色系虽然在中国画人物题材的创作中经常用到,但不会大面积填充使用,因为过大范围的冷色系会给观者带来收缩感,给人以画作面积缩小的视觉效果。因此,冷色系在人物画创作中不可过度使用,以免影响画面观感,需将其与暖色调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画作色彩搭配的协调及视觉效果的平衡。白色作为百搭色,与冷色系搭配能够中和冷色的视觉收缩感,令画面的明亮度提高。因此在创作人物画时,不妨将其与冷色系进行搭配,并将冷色系应用于画作边缘,这样既有助于突出人物的灵动、优美之感,又能够很好地避免因使用过大面积的冷色而给人带来的视觉压抑感,进而使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更佳。

(二)暖色系的应用

暖色系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主要有突出人物形象、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的作用。在突出人物形象上,创作者通过使用暖色系来强调人物的某个特点或社会地位,使人物在画面中更加突出。例如,利用明亮的红色或黄色来描绘人物的面部或服饰,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黄色代表权力、丰收、尊贵,中国古代皇帝所穿的黄色龙袍乃至黄色服装,便是皇权的象征,代表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他人若身穿黄色衣服,就有“谋反”的嫌疑。在营造氛围上,暖色往往给人以活泼、热情之感。创作者通过使用暖色系,能够从心理上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并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红色象征着喜庆、热烈、吉祥、幸福,中国人民普遍对红色情有独钟,无论是节日喜庆的张灯结彩,还是新人结婚的婚房布置,红色均是这些场合会用到的色彩。在表达人物情感上,当画面人物感到快乐、幸福或激动时,创作者会选择使用明亮的暖色系来表达这种情感。在中国画人物题材创作中,创作者应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人物身份以及画作想要传递和表达的情感合理选用暖色,以营造出与画作内容相贴切的氛围感。通常情况下,创作者往往选定一种暖色作为画作的主色调,再结合需要添加的其他颜色来补充和衬托,以让观者的心理体验得到强化。总之,对于暖色调的应用,应重视不同色彩之间的配合,使画作在整体色彩上给人以和谐统一感。

(三)对比色的应用

对比色就是能明显区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例如冷色与暖色的对比、色彩明度与暗度的对比等。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画家尤为喜欢运用对比色,借助对比色彩来区分不同的人物形象,不仅有助于营造自然和谐感,而且作品的整体观感更强,能很好地突出人物鲜明的特色。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对比色是色彩应用的一种重要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让作品的画面感更加突出,使观者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然而对比色的应用并非多多益善,随意应用、盲目而大量地使用不仅易造成画面主题与画面平衡性的失焦和削弱,而且会影响画中人物的情绪表现力,难以有效传递画家的创作理念。因此,在人物画创作中,不能不顾画面的整体协调而盲目大量使用对比色,而是要结合整个画面表达的意境和人物神态等特点,合理运用对比色。创作者应根据画面的整体氛围,在不影响作品画面平衡性的基础上,对对比色的使用比例合理调控,从而发挥出对比色规划部署的价值。

(四)黑白色的应用

黑白色在我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应用范围极广,我国古代的很多画作都是以水墨黑白色为主。在人物题材的水墨画中,黑白色以简单的线条组合及颜色明暗的对比,让人物特征得以完美呈现。古代画家通过墨色来勾勒线条,再根据人物特征加以刻画,使黑与白、明与暗的对比,色彩的灵动于清新淡雅之中展现出来。中国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历代画家均在不断探索多种墨色融合的方法,创造出调和法、渐变法等。不同创作方法的应用,使作品最终呈现的墨色及搭配效果不尽相同,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协调比例,如此才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比如黑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天的本色,代表着神秘、庄重和沉稳。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黑色通常被用于描绘人物的头发、眼睛、服饰等部分,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气质。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浓淡,使黑色在画面中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和层次感,从而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情感。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代表着纯洁、高雅和清新。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白色通常被用于描绘人物的肌肤、衣物等部分,以突出画面的整体氛围和人物的气质。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浓淡,使白色在画面中与其他颜色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画面效果。

综上所述,色彩运用是中国画人物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中国画人物创作要深入分析总结色彩应用的技巧,继承传统,坚持中国绘画的艺术自信,以推动中国绘画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下,要借鉴和汲取国外绘画艺术的精华,兼容并蓄,探索色彩应用的新领域,让中国人物画色彩的运用更加丰富且完美。

参考文献

[1]赵月琪.中国画人物题材创作中色彩的应用[J].流行色, 2023(3):51-53.

[2]李雪梅.基于传统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色彩的应用研究[J].作家天地, 2023(17):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