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专院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次个性化教学的调查研究

作者

张梦

开封市卫生学校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专院校体育教学也需要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要。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层次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本研究通过对中专院校体育课分层次个性化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中专院校体育课分层次个性化教学现状,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 中专院校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当前中专院校体育课程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即教学方法呈现单一化状况,教师往往依据统一的教学大纲并按照固定的进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却没有充分考量学生在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这样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使得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难以获取提升空间,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大多时候无法跟上教学节奏,最终对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都产生了影响[1]。

1.2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多数学校依旧以传统的田径、球类等常规项目作为主要内容,没有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来开展针对性设计,就拿护理专业来说,课程里欠缺针对医护人员职业特点所设计的协调性以及耐力训练。同样的,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可以提高上肢力量和身体稳定性的专项训练内容。这种教学内容和实际需求相脱节的情况,使得体育教学的实用价值有所降低。

1.3 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所施行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着较为十分突出的不足之处,过度侧重于期末的标准化测试成绩,却对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进步以及付出的努力有所忽视。这样一种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方式,难以精准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同时也无法为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成效给予有效的反馈,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更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显得十分必要[2]。

2 分层次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1 实施该教学模式的现实需求

在当下教育环境里,中专学生体育教学要充分顾及他们的个体特点,中专生群体多样,他们来自不同地方,身体状况、运动经历以及体育喜好都有明显差异。采用统一教学标准很难契合所有学生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能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环境中进步,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学生建立持久运动兴趣,为其未来持续参与体育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2.2 实施该教学模式的现实条件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去看,中专院校开展分层教学有着比较不错的基础条件。其一学校当前拥有的体育师资力量以及场地器材,基本上可契合分组教学所提出的需求;其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为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借助前期调研可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持有积极态度,呈现出较强的参与意愿。这些因素都为分层教学的顺利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3 中专院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次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3.1 学生分层策略的科学构建

在推进分层次个性化教学进程里,首要之事是构建科学的学生分层机制,教师要运用多元化评估手段,像体能测试、专项技能考核、运动兴趣调查等,借助这些途径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以及学习需求,依据评估数据,可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发展层级:基础层主要针对运动能力欠佳的学生,要着重强化基本动作与体能训练,提高层面向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重点在于提升专项技能水平,拓展层则是为运动天赋突出的学生服务,最关键的是培养竞技能力与专业素养。这种分层方法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可在契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最佳成长 [3]。

3.2 差异化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全面考量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对于处于基础层的学生而言,教学重点应当置于培养运动兴趣以及构建基本运动技能方面,像是规范化的跑步姿势训练、基础球类控制技术等基础性的内容,而提高层的学生,在巩固已有技能的前提下,要逐渐加大训练的难度与强度,例如引入篮球战术配合训练、田径专项技术提升等进阶性内容。拓展层的学生应以专业竞技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借助组织校内外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实战水平,还需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开发有职业特色的体育课程,比如为旅游管理专业设计户外拓展训练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开发预防职业病的功能性训练课程。

除了这些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巨人梯”、“荒岛求生”之类的拓展训练项目,以此来推动学生之间开展团队协作与交流,通过跑步技术练习以及合作性的训练游戏,可以改进学生的运动技巧,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

3.3 分层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而言,应当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基础层教学适宜采用直观演示以及分解教学法,借助教师的规范示范以及动作分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术要领,提高层教学可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团队合作学习,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运动原理,在小组练习当中提升协作能力。拓展层教学侧重于剖析式学习和个性化指导,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专属训练方案,培育其创新思维和竞技能力,这种分层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契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3.4 多维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

构建科学合理的分层评价体系有关键意义,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而言,评价的重点应当置于学习态度、进步幅度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针对提高层的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对技能水平给予考核之外,还需要关注他们在团队运动当中的表现以及战术理解能力。而拓展层学生的评价是以竞赛成绩和创新实践作为主要指标,激励他们在专业领域实现突破,这样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全面呈现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状况[4]。

3.5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分层次教学于实践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教师工作量的增加较为突出,学校需借助优化排课、构建激励机制等举措给予缓解,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这一问题同样不容小觑。学校应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合理调配教学器材,以保证各层次教学需求均能得以契合,要建立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展开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些措施可帮助分层次教学顺利实施并实现持续改进。

结束语

本研究对中专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验证了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模式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这种教学模式可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一刀切”的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基础以及兴趣爱好实施差异化教学,教学效果得到提升,研究还发现,具体实施时要重点关注教师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等关键环节。各中专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分层标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相应保障机制,系统推进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改革,可达成体育教育的育人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洁 . 中专体育课田径教学与学生身体素质的探讨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3,(05):126-129.

2. 高扬 . 浅析如何培养中专院校学生体育课兴趣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04):137.

3. 朱 庆 胜 . 浅 谈 中 专 体 育 的 特 色 教 学 [J]. 当 代 体 育 科技 ,2012,2(08):37+39.

4. 赵建明 . 高职院校中专生体育课教学模式初探 [J]. 科技信息 ,2006,(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