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对策分析
岳会卿
望都县南关小学。邮编,072450;
作者简介:岳会卿,女,汉,1974年12月。籍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新课标视域下数学学习任务群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稳步推进,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给小学数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在不断丰富着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给它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小学数学单元学习任务群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重点问题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因此,本文从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育人价值入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小学数学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数学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已经成为践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它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有效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内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角度看待世界,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单元学习任务群的作用,创新教学方法,
一、剖析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
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教育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把握,借用信息技术进行分解,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1]。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克和千克》,经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师设置教学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的观念,提高学生的数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能够进行转换;能够正确读出秤上的数字,培养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教师设置情景:小李逛过超市,买了一些水果,说说水果是怎样购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质量单位,请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作单位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呢?教师立足教学内容,设计精神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克和1千克的表象,强化学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和数学活动直观展示操作,让学生可以具体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而后,联系现实生活,设置试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强化数感,让学生利用质量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立足现实生活,巧妙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课程。教师在小学数学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教材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开拓智慧,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课《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含有三角形的优美图片,呈现生活画面,创景导入,请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教师展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指明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了解本单元主要是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常见实物的图片,让学生有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给三角形下定义,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的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的伙伴,感受“围城”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思考:4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什么形?五条线段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6边形?学生在小组里的操作与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悟三角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同时展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请学生比一比,提取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说说三角形的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角形。教师请学生自学教学内容,尝试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思考: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充分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学会做高。
三、建设开放任务,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单元学习任务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2]。教师要构建轻松的民主氛围,与学生建立新型民主师生关系,设置开放性任务,放开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和限制,让学生敢于乐于与教师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能够提出自己的不解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打造高效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认真对待,端正态度,尊重学生的看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圆》的教学过程中,在第一部分认识圆的过程中,教师布置任务:1.用笔在纸上徒手画出圆;2.以直尺为工具,画一个圆;用圆规画圆,半径为4厘米,标注各个部分的名称;3.借助圆形物品画圆,请剪下这个圆,动手折一折,找一找圆心,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理解,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新知识点和旧知识点的衔接,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加以理解。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尝试构建知识脉络,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样的就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及时优化教学方案,更改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是切实可行的,它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数学学习的深入研究,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剖析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立足现实生活,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建设开放任务,营造民主的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落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陆仁珠.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小学数学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30):79-81.
[2]呼芳芳.小学数学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以“三位数乘两位数”课堂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3,(1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