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研究
谭渊仁
仁汝城县第三中学 邮编:424100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当代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剖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法,旨在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法
一、批判性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高中政治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往往只能停留在对知识的表面理解。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对政治概念、原理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在学习 “国家制度” 相关内容时,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机制,还能思考不同国家制度的特点和优劣,进而深化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敢于质疑和挑战传统观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当讨论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常规思路。
(三)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来应对。通过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使学生学会理性分析社会现象,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1.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解 “国际关系” 时,教师可以提问:“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影响?”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二)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信息
1.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包括新闻报道、学术论文、政策文件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信息。在教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时,教师可以提供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专家的分析评论以及不同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对比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市场经济的相关信息。
2.指导学生分析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的来源、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面对一则关于经济政策的新闻报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报道的来源是否权威,作者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报道内容与所学的政治知识是否相关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三)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选择典型案例:教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的案例,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讲解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热点事件作为案例,如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问题,让学生分析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时应如何遵守法律法规。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和矛盾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在分析案例时,教师可以提问:“案例中涉及到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3.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建议。通过提出解决方案,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政治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讨论完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如何规范网络言论的建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
1.合理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小组人数一般以 4 - 6 人为宜,每个小组要明确分工,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
2.确定讨论主题: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定具有讨论价值的主题,主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 时,教师可以确定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传承方式” 为讨论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思维碰撞中拓宽思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反思。
2.鼓励学生反思知识的应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所学的政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思考知识的局限性和适用性。在学习 “财政政策” 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财政政策在不同经济形势下的应用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通过评价和反思,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结论
高中政治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时代所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多种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教师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且培养是长期过程,需持续努力,为学生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曾艺雄. (2023). 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 以 “维护秩序” 教学为例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07), 34-36.
2.郭多华,卢志. (2023). 思想政治学科批判性思维论析 [J]. 思想政治课研究,(04), 22-27.
3.周春燕. (2022).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政治教学), (09),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