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的策略研究
陈德利
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 355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巩固、能力提升及兴趣培养的效果。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创新等问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现作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在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进程中,“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被正式纳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学设计与实施应实现目标、活动、评价的有机统一。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载体,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知识内化、能力迁移及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仍普遍存在“目标模糊化、内容碎片化、评价单一化”等问题,尤其在“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系统化重构作业设计,实现“减量增质”与“素养导向”的双重目标,成为亟待突破的现实课题。
一、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含义
备、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备、教、学、评一体化包含以下四个核心要素:
备:指教师的备课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并据此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备课不仅是准备教学内容,更是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基础,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教: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学: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通过实践、讨论、合作等方式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更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评:指教学评价环节。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学生也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努力方向。
备、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这四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通过一体化设计,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有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这一理念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连接课堂与课后的桥梁,其设计质量对学生知识巩固、能力提升以及兴趣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深入审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不难发现其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目标模糊化、内容碎片化和评价单一化三大症结。
(一)目标模糊化:作业设计缺乏明确导向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模糊化问题,首先体现在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脱节上。在许多情况下,作业的设计并未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导致作业与课堂所学存在明显的割裂感。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往往难以明确作业的目的和意义,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缺乏主动性和思考性。这种目标模糊化的现象,还表现为作业设计的随意性和缺乏针对性。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导致作业难度过高或过低,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的作业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作业则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学生感到挫败和无助。目标模糊化的作业设计,还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方向的迷失。由于缺乏明确的作业目标,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能只是敷衍了事,无法深入理解作业背后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长期下来,这种缺乏目标导向的作业设计,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盲目和被动,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
(二)内容碎片化:作业设计缺乏系统性
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内容碎片化。在许多情况下,作业的内容是孤立存在的,缺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和衔接。这种碎片化的作业设计,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框架。内容碎片化的作业设计,还表现为作业形式的单一和缺乏多样性。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只侧重于某种特定的作业形式,如抄写、背诵等,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作业,如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不仅无法全面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疲惫感。此外,内容碎片化的作业设计还可能导致学生知识掌握的片面性。由于作业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能只是掌握了某个孤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而无法将其融入整体的知识体系中。这种片面性的知识掌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
(三)评价单一化:作业评价缺乏多元视角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第三个问题是评价单一化。在许多情况下,作业的评价只是简单地根据答案的正确与否来给出分数或等级,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轨迹。它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和成长。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应试心理和功利心态,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无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能力。评价单一化的作业设计,还可能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受抑。由于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和刻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能只是追求答案的正确性,而忽视了思维的发散和创新。长期下来,这种缺乏创新思维的作业设计,可能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和局限,影响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目标模糊化、内容碎片化和评价单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还可能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审视和改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三、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精准设定目标,契合教学方向
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充分把握教学的整体方向和具体要求。同时,教师还需依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情,精心、精准地设定作业目标,确保作业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可以明确设定作业目标:学生需准确背诵诗词,这是基础的语言积累;理解诗意,即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这是对语言理解的要求;体会诗人情感,这是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审美鉴赏。这样的作业目标细化至字词掌握、语句理解、阅读分析、写作表达等具体维度,既全面又具体,与教学方向高度契合。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在体会诗人情感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要求,又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元设计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作业内容的多元化,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设计基础巩固型作业,如字词拼写、句式练习等,帮助学生打牢语文基础。以《曹冲称象》为例,作业可以包括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拓展阅读型作业。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后,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章节,拓宽视野,增进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创意写作型作业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学习《丑小鸭》这篇童话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改写故事结局或续写情节,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通过这样的多元化作业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作业成为学习的乐趣而非负担。
(三)丰富完成方式,满足个性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能力差异,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作业完成方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作业,如开展语文项目式学习。以《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春节习俗的手抄报或策划一场小型的戏剧表演,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实践探究作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生活、调查访问等方式完成作业。比如,可以让学生调查家乡的传统习俗,如端午节的龙舟赛、中秋节的赏月活动等,并撰写调查报告或制作PPT进行展示。这样的作业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优化批改反馈,促进学生成长
在作业批改与评价环节,我们应当摒弃那种仅仅以对错来评判的传统方式,转而采用更加多元化、更加全面的批改方法。比如,在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英雄人物的作文。在批改时,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细致的审阅,然后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批改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学习态度的反馈,不仅要指出学生作文中的语句不通顺之处,还要给出具体的修改示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润色和完善自己的文章。通过这样的多元化批改方式,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己的进步方向和努力目标。同时,这种批改方式也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他们在作业完成后的持续成长,为他们的语文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科学评估效果,助力教学改进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应定期对作业效果进行科学评估,通过收集学生作业完成的数据,深入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况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例如,在批改学生《草船借箭》一课的阅读理解作业时,教师可以统计学生在不同题型上的得分情况,发现学生在概括文章主旨或分析人物性格等题型上错误较多。这时,教师应依据评估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与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在阅读题型上的薄弱环节,教师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如增设相关的阅读练习课,或提供额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与作业的良性互动,不断调整和优化作业设计,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背景,本文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实践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精准设定目标、多元设计内容、丰富完成方式、优化批改反馈以及科学评估效果等策略,我们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有序且富有活力的作业设计体系。这些策略不仅强调了作业与教学的紧密衔接,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促进其持续成长。实践证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相关研究,不断探索更多创新性的作业设计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云仙.“教·学·评”一体化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2024,(30):47-49.
[2]谈开香.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语文综合性学习长周期作业设计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走近李白”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J].天津教育,2024,(21):61-63.
[3]马新玥.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J].甘肃教育,2024,(07):119-123.
[4]朱丽娜.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五).保定市高新区实验学校;,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59660.
[5]雷可可.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3.DOI:10.27808/d.cnki.gylsf.2023.0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