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时间观念的策略
张芬
合肥幼教集团融科城幼儿园
摘 要:
良好的时间观念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合理地规划、利用时间对个体来说愈发重要,而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启蒙时期,对个体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也是各项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时间观念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学习,它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与学习,而是对时间进行合理运用和规划的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需要在生活、游戏、学习等各项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关键词:时间观念;幼儿;教育策略
一、时间观念对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这无不体现出时间的宝贵。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帮助低年级学生树立时间意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年教育部发布《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中也提到要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由此可见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帮助幼儿充分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还要引导幼儿学会珍惜时间。幼儿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学习压力陡然增大,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对比起来,小学的各项活动的安排十分紧凑,留给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变得更少,时间也变得不够用起来。据调查,有不少低年级小学生在课间只记得去玩,到上课铃响起时才想起来没有上厕所,也没有喝水。不良的时间管理意识,也会影响幼儿完成课业的进度,导致幼儿信心受挫、休息时间不足,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
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上说过:“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不论对幼儿来说,还是对成人来说,时间都是一样的、均等的,如果拥有正确的时间观念,学会正确的时间管理,将在最短的时间创造最高的效益。对幼儿来说,时间观念不仅仅代表着幼儿对时间的认知,更是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鼓励幼儿自主、独立;要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从长远意义上来看,时间观念与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等密切联系,是幼儿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一个有时间观念的幼儿,通常做事情会比较有条理性,主次分明,效率较高。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幼儿,通常会做事拖拉、磨蹭,没有秩序感,即使他知道今天是几号、现在是几点,但却不会很好的管理时间、利用时间。因此,如果幼儿从小就有较强的时间概念和时间感知,从小就有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将会对幼儿今后乃至终身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影响时间观念培养的因素
(一)幼儿
时间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孩子们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从教育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大部分的幼儿对于时间的认知不足,小中班的幼儿往往只能了解昨天、今天、明天、星期等基本的时间名词,而在幼儿的口中,常常会出现时间逻辑混乱的情况,比如有的小朋友明明是很久之前出去玩了,说出来却是我明天去了哪里哪里玩了,也有小朋友会混淆上下午的时间。大班的孩子虽然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认识时针、分针方面存在混淆的情况,特别是对表盘上的数字1-12的数字要读作5分钟、10分钟等数字难以理解,孩子们对于时间的概念还是比较不清晰的。
(二)家庭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们往往会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好,几点吃饭、几点上学,根本不需要孩子们操心,特别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巴不得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我们经常也能听到孩子入园迟到时,家长们说:“早上我都急死了,催了他好多次,早上起床就开始磨磨唧唧的。”观察孩子和家长的神情,确实能看到家长们焦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而孩子们却没有太大的反应。这一现象也表明,由于家长们“细致入微”的安排,孩子们也习惯于被这样安排,缺乏对自己时间管理的自主意识,依赖性较强。
此外,通过我们和家长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家长们比较关注如何解决提高孩子吃饭的速度、穿衣服的速度等眼前的问题,对于提升幼儿管理时间的能力不太关注。特别是上大班即将面对幼小衔接的幼儿,家长们关注的仍然是知识的积累而不是习惯的养成,颠倒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了,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时间观念,才能为之后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幼儿园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较为科学、合理。在园内的生活、游戏中,老师们会组织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教师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组织集体活动或者是个别化活动,孩子们在规定的范围内拥有较大的自由权限。但是对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时间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比如入园的时间虽然是固定的,但是早一点晚一点也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各项活动的时间也不是特别固定,老师也会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时间的界限没有那么严格。而且,在幼儿园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不能那么灵活地针对个体展开专门地活动,也可能会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比如幼儿园午休时,大部分幼儿都能睡着,但是个别幼儿睡得时间比较短,可能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都睡不着,而教师也没办法带幼儿进行其他的活动,首先是不利于幼儿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养成,其次是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正常午休。这也是幼儿园教育中,难以突破的枷锁。
三、浅谈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策略
(一)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育儿观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子女的了解是其他角色所不能到达的深度。因此,幼儿良好时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现今家长对于幼儿的时间安排基本都处于包办的情况,比如家长们会安排好幼儿离园后在家至入睡的时间,以及周末两天的时间,幼儿的自主时间则是家长需要去做饭等忙于其他琐事,没办法陪伴幼儿而产生的时间,对于这段时间,家长也只是让幼儿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会引导幼儿去自主安排活动,不重视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更多的家长会更关注幼儿知识能力的提升。当幼儿出现拖沓、磨蹭的情况,家长会以催促为主,将催促当成是帮助幼儿珍惜时间的办法。针对家长对于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现状,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线上讨论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帮助家长明确,只有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要让家长信任幼儿,相信孩子能做好,把时间放心地交给幼儿,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尝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提升做事的效率,为其进入小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教育源于生活”,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也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方式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的形式进行。时间对幼儿来说是抽象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只能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帮助幼儿体验时间。
在幼儿园中,虽然给幼儿的环境是自由、宽松的,但是各项活动的安排都是由教师进行组织安排的,孩子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控、安排自己的时间。当然,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考虑,我们也不可能让幼儿随意的安排自己在园的时间。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事物为主,比如:幼儿会记得早上来幼儿园,先点名,然后跳早操,再吃水果……诸如此类具体的事情。虽然幼儿对一日活动安排的顺序比较了解,但对于它为何这样安排,活动与时间的联系仍不够清楚。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充分了解各项活动的流程以及时间节点,以及这样安排的道理。比如:户外游戏的时间是上午的9:00-9:30,因为这个时间的太阳不是特别热,生活活动的时间是9;30-9:45,在户外活动后我们需要及时地进行休息和补充水分。通过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可以帮助幼儿从逻辑上进行认知,为其后期自主安排时间、管理时间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展开谈话活动,和幼儿共同约定每日的自主活动时间,引导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尝试自主安排在园的活动,这样既不影响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的总体安排,也能给幼儿一些自由、自主的时间,让孩子真正做时间的主人。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设定每日计划或假期计划,让孩子自己规划自己的时间,在设定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给予意见,但不要过多介入。幼儿更喜欢自己操控时间,而不是被安排,如果孩子们设计的计划不科学,在实践中,孩子们也会发现问题,之后再进行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会在实践中锻炼做事的条理性、计划性,感知时间的宝贵,知道爱惜时间。
(三)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时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是幼儿游戏、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幼儿漫漫人生道路上第一所启蒙学校。幼儿园不仅要关注幼儿当下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更要关注幼儿各方面习惯的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幼儿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前提,更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应合理的利用自身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学会爱惜时间、珍惜时间。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也为其终身学习及发展做好准备。
1.认识时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方面指出:“要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幼儿对于时间的认知和学习不仅仅是在大班,更应该从小班开始,贯穿于整个学前阶段。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要分清楚早、中、晚的顺序,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中理解事情发生的逻辑顺序是最容易的,可以通过制作每日活动任务卡的方法,让幼儿将时间和具体的事物对应上,逐渐对时间有粗浅的认知。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要明白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可以通过设计一周计划图的方式,并且在周中让幼儿回忆之前做过什么事,将来要做什么事,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理解时间的前后顺序。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要会认时间,并会运用“先、后、然后”等时间词语来讲述事件,其中,认识钟表是大班幼儿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但是大部分幼儿只能认识整点,也不太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制作钟表模型,让幼儿在看一看、拨一拨的过程中,了解时针、分针、秒针转动的关系,进而认识时间。
2.体验时间
虽然幼儿能认识时间,但是对于时间的长短认识是不清晰的。在幼儿园中,且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的时间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宽松、自由的,时间流逝的紧迫感往往被忽视,我们常常能发现,孩子们在游戏时能玩很长时间而不知疲惫,但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十分种都坐不住。这是因为孩子们在从事不同兴趣程度的事情时,体验时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带孩子开展“课间十分钟”、“一分钟有多长”等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时间的长短,学会安排时间。比如在课间十分钟内,我应该先去上厕所、喝水,之后的时间就是我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了。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清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楚先后顺序及主次,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珍惜时间
生动有趣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它们带来的道理比成人刻板的说教有用的多,一些著名的时间类绘本如《课间十分钟》、《我的一天》、《钟表山的嘀嘀和嗒嗒》等,都可以通过孩子们喜爱的绘本阅读活动,书中各种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和色彩丰富的画面,都向孩子们着传递时间的珍贵,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懂得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道理。
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竞赛类的活动,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胜心,他们喜欢参加各种比赛,而且团队意识及集体荣誉感较强。比如中班可以开展穿衣服、叠被子大赛,将倒计时的数字时钟放在教室中最显眼的位置,让幼儿在竞赛中体验时间流逝的紧迫感;比赛结束后,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孩子和大家分享竞赛经验,说说他是先整理被子还是先叠被子,引导幼儿明白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性,才能完成的又快又好的道理。
转变家长观念,在家庭中培养幼儿时间观念;利用一日生活安排,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时间观念;利用教育资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以上三种策略,从不同角度对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让幼儿对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进而尝试着自主安排时间,学做时间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李季湄,冯晓霞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3、[法]Bernadette Guéritte-Hess著:《孩子与时间》,林晓轩译,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