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 理念的大学生机器人编程教学实践探索
孙善通
江苏大学 212013
引言
机器人编程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成为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核心内容。然而,传统教学往往偏重理论与技术的单一传授,忽视了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STEAM 理念的引入,为机器人编程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该理念强调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相互渗透,使学生能够在跨学科的学习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 STEAM 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编程技能,更能在项目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创新设计与问题解决的综合素养。本研究旨在探讨 STEAM 理念下的大学生机器人编程教学实践,分析其优势与效果,为高校信息化与创新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一、机器人编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机器人编程教学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重视该领域的课程设置,旨在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现有的教学模式仍面临不少问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技术传授,缺乏跨学科的融合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多数课程集中于编程语言的学习,学生往往局限于操作编程工具,缺乏项目设计与创新思维的锻炼。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停留在技术层面,许多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虽然课程涵盖了机器人技术的多个方面,但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灵活解决的能力。
当前机器人编程教学面临的挑战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单一性,还包括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互动不足,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导致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尤其是在复杂领域如机器人工程与控制系统中,缺乏实际项目的支撑,学生难以保持强烈的学习动力。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一大难题。尽管一些高水平高校已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设施,但多数学校仍面临硬件设备不足和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制约了机器人编程课程的普及与深入发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现有模式进行深度反思与改进,探索更加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学路径。
二、基于STEAM 理念的大学生机器人编程教学实践路径
基于 STEAM 理念的大学生机器人编程教学模式,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这一教学路径下,首先要实现机器人编程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传统编程课程多局限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的视角,缺乏与数学、艺术等学科的有机融合。而STEAM 理念则强调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协同发展,机器人编程教学也应当从这一角度出发,涵盖更广泛的学科内容。在课程设计时,可以结合物理学的力学原理、数学中的算法与逻辑推理、艺术学中的造型与美学原则,通过跨学科的整合,不仅让学生掌握编程技能,还能提升其创新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一模式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讲授,而是通过实际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编程训练。通过设计机器人竞赛、实验模拟等任务,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入理解编程语言和技术原理,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也是 STEAM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机器人编程的团队项目中,学生不仅要利用编程知识进行技术开发,还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协调合作,完成跨学科的任务。这种协作与互动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技术层面的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评价也应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集中于学生的理论成绩和编程技能,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而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则应当更关注学生在项目中的综合表现,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应用能力方面的表现。通过对学生创新性成果的评价,教师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STEAM 导向下机器人编程教学的成效与启示
STEAM 导向的机器人编程教学模式,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已经显示出显著的教学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学生不仅在编程技术上得到了锻炼,还在艺术设计、数学建模和物理实验等方面有所进步。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更为全面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也有所增强。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在实践中面对实际问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增强了其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实际项目中,学生还能够学会如何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和团队合作,这些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
STEAM 教育模式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而在 STEAM 导向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体验到知识的实际价值,还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兴趣点和优势领域。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学习动力更足,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和互动。
从长远来看,STEAM 导向的机器人编程教学模式为高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它不仅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也为学生培养了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和项目化的教学,STEAM 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未来,高校在机器人编程教学中将更加注重 STEAM 教育理念的深入实践,从而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结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 STEAM 理念的大学生机器人编程教学实践,分析了传统机器人编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向。通过引入 STEAM教育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的技术偏重、互动不足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实践导向的学习体验。实践证明,STEAM 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升,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未来,机器人编程教学应继续深化STEAM 教育理念的应用,推动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持续优化,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伟, 刘娜. 基于STEAM 理念的中小学机器人编程教育模式探讨 [J].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23, 32(3): 88-94.
[2] 赵鹏, 李琳. STEAM 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教育学报 , 2022, 29(5): 112-118.
[3] 王芳, 徐婷. 机器人编程课程中的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 , 2024, 34(2): 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