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新思考
王娟 许泽坦
仙桃市汉江小学 湖北仙桃市 433000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入手,通过对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进方向。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升他们的创造性表达。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1.1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作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题目和情境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逐步掌握语言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此外作文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扩大自身所掌握的词汇量,提升其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表达的生动性。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压迫关注学生写作的规范性,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多读多写的方式,去培养其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创造力。
1.2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产物,写作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组织,这既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写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提炼,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表达的双重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组织语言等步骤,逐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这些思维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写作表达出来。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对各种问题,提升综合素质。
1.3情感与人格的塑造
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和情感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作文教学不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作文,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思想、梦想等内心世界的内容表露出来,从而实现自我表达和自我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作文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写作,学生能够理解他人、感悟生活、关注社会,逐渐塑造出更加积极健康、具有责任感的个性。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新路径
2.1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从传统的应试写作模式向更加注重素质培养的写作模式转变。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作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更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有趣的书籍、观察身边的生活以及通过多样化的写作题材,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与表达的自由,从而增强其写作的主动性。
除此之外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在传统教学中,作文往往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格式进行写作,结果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新的教学理念应当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写“我想写什么”而不是“我要写什么”的方式,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
2.2写作过程的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依赖于固定的写作模板和规范,学生在写作时大多依赖于套路,缺乏对写作过程的思考和对思维的深入训练。然而,写作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而非单纯的技巧积累。所以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从“模板化写作”转向“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为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如何构思文章,如何从多个角度思考一个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组织论点、论据,更要让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与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培养其创新思维。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题目,如“我心中的英雄”或“如果我是...”,通过这样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写作相结合,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例如,可以结合自然科学、历史或社会学知识,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这些跨学科的视角,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2.3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评价往往依赖于单一的标准化评分,重点考察学生的语法、句型、字词等基本功,而对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表达关注较少。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作文教学应当走向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传统作文评价侧重于作文的最终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力,教师应当重视过程性评价。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初稿、草稿和修改记录等,了解学生的写作思路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
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评价方式。通过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结语:“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作文教学必须从教学理念、写作过程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在新的教学路径下,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成长。通过这些改革与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将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分析[J]. 2022(20):97-99.
[2] 黄玉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现状与策略[J].少年写作, 2021(18):0106-0108.
[3] 朱珠.浅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设计[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2(29):86-89.
作者简介:王娟,女,汉,1978-12,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高级教师
许泽坦,男,汉,1988-11,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中小学生科普研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