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导下的阅读短文作业设计
黄意平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 湖北 武汉 430040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出发,对作业管理机制、作业总量、作业设计质量及作业完成指导都提出了明确规定。然而当前存在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层次性等一系列问题却与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相差甚远。如何从作业设计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备考之际,我们全体五年级组语文老师集体教研,结合新课标课堂教学评价建议----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确定“教-学-评”一体化为指导思想。本次复习课的作业设计从基础积累、阅读鉴赏、习作三大板块,细分为字词、病句、标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15个专项练习。
在阅读鉴赏专项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我结合江汉区试卷的命题规律,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具体的设计思路是以课标和教材为标尺,同时关注儿童的立场,系统考查综合能力。即从尺度、温度、梯度三个维度把握作业设计基点,真正达成教-学-评一致的目标,减负增效,为改进教学服务。下面我将从以上三个维度,结合典型题目谈一谈我的作业设计:
一、 依标扣本——作业设计有“尺度”
于永正老师在《对“儿童的语文”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谈道:“考试卷中的阅读题,练习册中的阅读题,很多都深奥莫测,连老师都不会答,批阅试卷的时候常常争论起来,众说纷纭……‘不到位'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越位'则是拔苗助长,是对儿童的摧残!”老师在作业设计时心中应该有明确的标尺,这个标尺应该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统编语文教科书,老师不仅要认真研读课标和统编教材,更要把握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必须要进行系统、反复的拓展练习。如如《大圣扰乱蟠桃会 二郎施威降大圣》课外阅读中的第
1题所示:
以上述例题1为例,命题紧紧围绕五下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的方法”而定。四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都反复出现对阅读要素的训练,可见这一要素的重要,作业设计时应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迁移教学环节中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二、关注儿童——作业设计有“温度”
新课标指出:“考试命题应该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的指导思想。老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一定的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有兴趣作答。当学生无法唤起某一知识时,要为学生搭建支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和答题习惯,让作业有“温度”。如《南京的秋》课外阅读的最后一题:
例题2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为载体,唤起学生的记忆,并提供支架---以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为例,再迁移回忆校园的环境,从而完成仿写练习。
三、综合运用——作业设计有“梯度”
语文是综合性学习很强的学科,包括它的目标、内容等都是综合的。统观统编教材,在编排时也更关注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指出:“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欣赏艺术形象,积累情感体验”由此,作业设计时要注重这方面的综合考查,指向日常教学的人物形象品味,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如《大圣扰乱蟠桃会 二郎施威降大圣》课外阅读中的第3题和第5题:
例题3考查学生对《西游记》情节故事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解、概括人物形象。例题5既有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也结合口语交际知识点,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种有梯度的题目能够很好地为教师后期的教学提供方向。
2022版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指导学生的学,也是改进教师的教,更是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教师要将教-学-评一体化思想迁移到语文教学中,优化教学策略。将考什么和教什么统一起来,让目标、教学和测评真正融合。“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教育的东风,教学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乘“东风”出实效。在作业设计时把握命题导向,扣准命题的基点,为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