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用美术的视角进行“图画书”阅读

作者

方兴

天元区天台小学

【摘要】图画书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育功能。而目前的“图画书”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专利”,其他学科鲜有涉及。以视觉为主要特征的“美术”角度来进行图画书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读懂图画书,获得更加丰富多元的理解。近两年来,作者带领株洲市美术工作室成员探索在美术课堂进行图画书阅读教学的方法,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图画书  美术的视角  阅读

“图画书”(绘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因其生动、形象的图画受到了从幼儿到成年人的喜爱。近年来,更是掀起了儿童“图画书”阅读的热潮。据我了解,目前的“图画书”阅读绝大部分都是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的角度而进行的,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专利”,其他学科鲜有涉及。

从以视觉为主要特征的“美术”角度来进行图画书阅读,能帮助读者更快、更深刻地读懂图画书,获得更加丰富、多元的理解。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引导学生用美术的视角读“图画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图画书”所表达的意思,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知识与技能)。202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在美术课上进行图画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小有感悟,和大家探讨。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

目前,我们主要选择画面表现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画书作为读本,选择的途径是图书馆和网络查找。如《风中的树叶》(作者[德] 安娜·莫勒 ,丁小钰执教)图画饱蘸情感、栩栩如生,意境优美。《菲菲,生气了》(作者:[美]莫莉·卞 译:李坤珊,方兴执教)画面色彩鲜明、表现力强。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画面元素(图像识读)、充分感受画面所传递的情感或意念(审美态度、文化理解),了解并学习了用美术的手段表现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和情感的方法(美术表现、知识与技能),提升了美术核心素养。

二、阅读视角的确定

“图画”的构成要素包括构图、造型、色彩等等丰富而直观的美术语言。因此,我们以“读”图画书中的各种美术语言作为图画书阅读的美术视角,主要有“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

视角1:读“色彩”。

色彩,即颜色,也比喻某种情调或思想倾向(百度百科)。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可能不记得某个人的样貌,但记得他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而色彩是具有感情的,能影响情绪。像橙色和黄色这样的暖色能带来快乐和舒适。红色可以提高心率,从而提高警觉性和食欲,而像蓝色和绿色这样较冷的颜色往往有镇静作用。而“图画”创作者,则会充分运用各种色彩的“感情”来表情达意。

视角2:读“造型”。

造型,指塑造物体特有形象,也指创造出的物体形象(百度百科)。这里指的是图画书画面内容的形象特点。形象特点往往是为要表达的主题服务的。如凶恶的人往往眼神凶狠、尖刀眉、三角眼,而善良的人则是目光柔和、眼睛相对大而圆。又如带有动势的线条,能表现角色的动感、激动的心情……密集的小点,告诉读者天空正下着濛濛细雨或恐惧的感觉……读懂了“造型”,则能读懂各类“形象”代表的意思,加深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

视角3:读“构图”。

构图:即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百度百科)

构图在绘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影响着绘本画面的视觉效果,而且还能将绘本中的情感和主题紧密联系起来,恰当的构图使画面更有表现力、能深化主题和情感,同时也使画面更有节奏感。如,对称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稳定等特点,三角形构图像一座山,则给人一种持久、稳定、向上的感觉。

三、课例解读

下面以方老师在一年级执教的《菲菲,生气了》一课为例来进行美术视角的阅读分析:

本书描述的是孩子之间,因为争抢玩具不得而产生争吵,愤怒的情绪从爆发至平息的全过程,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小孩的情绪状态。执教者主要以体现了菲菲生气(图1)、愤怒(图2)、平静(图3)三种不同的情绪的代表性画面来引导学生阅读。

1、读“色彩”:

首先,教师将三幅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谈谈“画面主要使用了什么颜色?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这种颜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引导学生对色彩的不同感情特征进行分析、讨论:

红色(图1):好像火在燃烧,菲菲生气了!

紫色(图2):怒火越烧越旺,背景颜色也从鲜红色,变成了紫色,菲菲愤怒了!

蓝色(图3):水的颜色,慢慢从愤怒的情绪中抽离,菲菲的心情开始平静。

接着引导学生对色彩在生活中不同场景的运用进行思考,从而体会色彩在图画中所传递的信息,加深对图画书的理解。

2、读“造型”:

教师通过“画面画了些什么?”“仔细观察画面形象,说说有什么特点?”“你从这些形象特点感受到了什么?”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寻找、感受和分析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来读“造型”:

图1:有力气的、略显僵硬的点、线表现了人生气时的形态特征——竖起的辫子、圆睁的眼睛、紧抿的嘴巴、张开的鼻孔等等。

图2:菲菲张大的嘴吐出了用旋转的、交织的线条表现的红色字母火蛇,被大火掀起的物品、人物等,无不显示着她愤怒的情绪。

图3:菲菲舒适地倚靠在大树上,树叶随着微风轻轻摆动、湖面波光粼粼,优美、平缓的线条在告诉大家,菲菲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

3、读“构图”:

为了使读者能强烈感受到菲菲的情绪,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构图方法。

(图1)将菲菲生气的脸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空间,除了极少数文字,没有其他物体,突出了主人公的情绪开始波动,暗示着故事的开始。

(图2)为了表现主人公愤怒的情绪,创作者则充分的使用了斜线构图,使画面更具动感特点。

(图3)菲菲平静的心情则用了Y型构图,有效地集中读者的视线在画面的主体形象上,看到了和前面截然不同的、安静的菲菲。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形象在画面的位置,并开展改变其位置、形成新的构图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构图所展现的视觉效果不同,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也就不同,明白了表现形式对主题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综述:

综合运用色彩、造型、构图三种美术语言,依次对图1,2,3进行阅读分析,让学生更加系统、深刻地感知、理解菲菲情绪变化过程,并加深对美术语言及其功能的认知。

以上是我们从美术的视角引导学生进行图画书阅读做的初步尝试,我们不仅仅可以从以上三个视角来引导学生阅读,还可以从材料、技法等更多的美术视角来进行阅读。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美术语言,懂得其意义及功能。

此文为湖南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教育科研课题XJKX24A085《湖湘文化视阈下的图画书创作主题教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