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概念”下单元作业设计的探究
姜海波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本文在“大概念”视角下,深入探讨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通过分析大概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提出了以大概念为引领的单元作业设计原则和具体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概念;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知识整合;教学目标、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评价多元性。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为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覆盖,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作业设计,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大概念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迁移性的知识,为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大概念下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概念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大概念的内涵
大概念是指在一个学科领域中,具有核心地位、能够统摄众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概念。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迁移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学科思维和方法。
(二)大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本质
大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理解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数是对数量的抽象”这一大概念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表示和处理数量关系。
2. 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大概念具有迁移性,学生掌握了大概念后,可以将其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面积”这一大概念后,可以运用面积公式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甚至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大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例如,在学习“数学建模”这一大概念时,学生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维和方法。
三、小学数学大概念下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目标明确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和大概念,明确作业的目的和要求。设计作业内容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
(二)层次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基础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检验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拓展作业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创新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活动。
(三)趣味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通过设计游戏、故事、实践活动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到轻松愉悦。
(四)开放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开放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多元性原则
作业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作业评价内容要全面,既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时的思维过程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体验。
四、小学数学大概念下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确定大概念,明确作业目标
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并根据大概念制定明确的作业目标。作业目标要具体、可操作,能够反映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在“图形的认识”单元中,大概念可以确定为“图形是对物体形状和特征的抽象”。根据这个大概念,可以制定以下作业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图形,了解其特征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形式多样化。
1. 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是最常见的作业形式,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书面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单元中,可以设计以下书面作业:
(1)计算:3.5 + 2.8 = ( ),4.6 - 1.9 = ( )。
(2)小明买了一本故事书,价格是 5.8 元,又买了一支钢笔,价格是 3.6 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2. 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调查等方式完成的作业。实践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测量”单元中,可以设计以下实践作业:
(1)让学生选用合适的工具,合适的单位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宽和高,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并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更要借助实践去建立表象。例如千米的认识,公顷的认识。
3. 探究作业
探究作业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的作业。探究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单元中,可以设计以下探究作业:
(1)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可以用折一折,撕一撕、量一量、画一画等等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得出最后结论。
(2)让学生探究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
(三)创设真实的作业情境
创设真实的作业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真实的作业情境。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单元中,可以创设以下结合生活实际的作业情境:
1. 商场促销活动中,一件上衣打八折出售,原价是 140 元,现价应该是多少元?
2. 小明家去年的收入是 5 万元,今年比去年增长了 20%,今年的收入是多少万元?
(四)加强作业的评价与反馈
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加强作业的评价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1. 评价方式多元化
作业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教师评价要客观、公正,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合作交流能力。
2. 评价内容全面化
作业评价内容要全面,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思维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内容可以包括作业的正确性、规范性、创新性、合作性等方面。
3. 反馈及时有效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并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反馈要具体、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五、结论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单元作业设计是一种以大概念为核心,以单元为整体,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设计方式。它能够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理解大概念的内涵和价值,遵循作业设计的原则,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单元作业。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作业的评价与反馈,不断改进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刘月霞、郭华主编。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余文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