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

作者

孟丽丽

双鸭山市第三十七中学(黑龙江 双鸭市) 155100

摘要:教育作为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在当下,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育领域迎来新的变革。语文学科是文化传承和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其教学和作业的优化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优化后的语文教学和作业不仅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要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在优化语文教学和作业方面,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尤为重要。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力;学生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和学习;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重要因素。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路径,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课后作业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课后作业的设计不仅关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更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审美鉴赏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作业量,提升作业效率,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作业设计需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作业的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精简内容,“轻装上阵”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需精心筛选教学材料,优化作业设计,确保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学习。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传授核心知识,剔除冗余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创新。以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为例,传统的作业模式往往倾向于“填饱式”,学生需回答大量细节问题,进行繁复的文本分析。然而,这种作业模式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可能磨灭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作业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精练,目标更加明确。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减少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机械记忆,转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深层意义。例如,作业可以设计为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父爱的体现,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传达深厚的父子情感。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促使他们深入思考亲情的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将作业形式多样化,从单一的书面作业转变为口头讨论、情感表达类短文的创作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书面作业负担,还能激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兴趣,从而深化理解。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学生不再被大量重复性书面作业所困扰,而是能够通过更有意义的活动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作业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来评估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二、融合创新,活化思维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和创新,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性的核心所在。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创新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品味经典的同时,激活思维,展现个性。在传统的名著阅读作业中,学生往往被要求回答一系列预设问题或复述文章内容,这样的作业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但往往缺乏创新性和深度。为了打破这一局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融合创新元素的作业。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春》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景物描写等方面展开深入剖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促进思维的碰撞与融合。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基于《春》的文本内容,创作一个现代版的故事。学生可以将《春》中的场景、人物或情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创作出一篇具有时代感和个人特色的作品。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和生命力。更进一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与《春》主题相关的多媒体演示。学生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介,制作一个关于春天的多媒体作品,展示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制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互动反馈,促进成长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建立有效的互动和反馈机制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共同进步的关键。这一策略不仅强调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还注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语文能力。以杜甫的《石壕吏》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以主题讨论为中心的作业,要求学生围绕诗中反映的社会问题——战争对普通家庭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独立阅读并理解文本,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深层含义。随后,在小组内,学生需要分享自己的见解,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形成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讨论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他们不仅要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如解读诗歌中的难点和疑点,还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批判性地分析文本,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如何思考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互动反馈机制在《石壕吏》的讨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不仅提升了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还锻炼了社交技能,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和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逐渐建立了自信心,提升了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他们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如何在讨论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这些都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教育者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初中语文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冯建平.“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语文世界,2024(8):78-79.

[2]黄小燕.“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探析[J].华夏教师,2023(2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