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龄期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干预个案研究

作者

连佳玥

武夷山市特殊教育学校354300

摘要: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等。其中,社交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不仅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还包括身体动作和社交互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自闭症儿童,其中大部分在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表现是不同程度的情绪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睡眠问题、进食困难等。学龄期自闭症儿童需要进行情绪行为干预,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干预;

引言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性行为和兴趣、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学龄期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由于其症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挑战。情绪行为干预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以一名8岁低功能自闭症儿童为例,分析和讨论情绪行为干预在学龄期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该个案也是笔者在运用情绪行为干预技术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情绪行为干预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该个案的情绪行为问题。

一、个案介绍

个案对象为一名8岁低功能自闭症男孩,名称为小明。小明在3岁被诊断为自闭症,主要症状包括语言障碍、社交沟通障碍,伴有重复性行为和情绪不稳定。小明在学龄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如哭闹、打人、扔东西等,甚至出现自伤和伤害他人的行为。家庭成员也很难应对小明的情绪行为问题,因为小明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而小明的情绪行为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小明的家人想通过简单的干预方法来改善小明的情绪行为问题,但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情绪行为干预。小明目前已有2年多没有上学,处于康复治疗阶段。

二、干预方法

1.情绪识别:

首先,通过观察和记录,帮助小明和他的家人识别和理解小明的情绪。每当小明表现出情绪行为时,家人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的情绪,例如“你在生气吗”或“你很伤心吗”。接着,家人会使用示范或讲解等方法向小明解释这些情绪的表现,以及如何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接着,通过对小明情绪行为的观察和记录,了解他的情绪来源,并判断他的情绪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家人会帮助他调节情绪,例如,可以通过深呼吸、散步、听音乐等方法来缓解情绪,但如果合理,家人会鼓励他继续表达自己的情绪。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帮助小明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行为。

2.情绪管理:

根据评估结果,小明的情绪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家人会教他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例如,让他采用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并鼓励他继续表达自己的情绪。此外,家人还会为小明提供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例如,当他表现出不合理情绪时,家人会给予他适当的奖励或惩罚;当他表现出好的行为时,家人会给予他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此外,家人还会帮助小明认识自己的情绪行为并进行自我反省,例如,小明的发脾气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好,需要家人的认可,所以他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家人会帮助小明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引导他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3.社交技能训练:

家人会根据小明的年龄和能力,为他选择合适的社交技能训练内容。例如,当小明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家人会引导他练习使用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小明想要什么东西时,他会用手势或面部表情告诉家人,然后由家人帮助他满足。同时,家人还会教小明一些实用的社交技巧,如轮流、等待、分享和合作等,以便他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此外,家人还会鼓励小明多参与家庭和社区活动,如画画、跳舞、打球等。另外,在课堂上,家人也会给予小明必要的支持和鼓励。除了这些基本的社交技能训练外,家人还会帮助小明学习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以便他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4.家庭支持: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情绪行为,家人会积极陪伴小明,并为他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当小明不高兴时,家人会陪伴在他身边,或带他出去玩。如果小明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会找父母倾诉。此外,家人还会帮助小明与同龄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小明有困难时,家人会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为了让小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家人会在课前和课后给小明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家人会提前一天告知小明上课的时间、地点和教室,以便小明做好上学的准备。此外,家人还会提醒小明在课堂上遵守纪律,注意上课时的行为,以确保他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5.学校干预: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情绪行为,学校会在课前和课后为小明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课前,老师会在课前向小明展示一个简单的情境,例如“你需要我帮助你完成这个任务吗”或“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然后让小明观察和模仿老师的行为。在课上,老师会引导小明参与课堂活动,帮助他回答问题。如果小明表现出好的行为,老师会奖励他并鼓励他继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此外,老师还会教小明一些社交技能和沟通技巧,以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除了课堂干预外,学校还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小明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例如定期为小明举办一些小型的集体活动,例如户外活动、体育课等,以便小明可以与同龄人接触和互动,并增加他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三、结果与讨论

经过6个月的干预,小明的情绪行为得到了显著改善。哭闹和打人的行为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积极情绪表达和社交互动。小明的家人也反映他在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此外,学校老师也表示小明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这个个案探讨表明情绪行为干预对学龄期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具有积极的效果,同时也说明情绪行为干预的效果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例如,小明在干预后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他的行为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所以家庭还需要继续坚持干预,直到行为问题完全解决。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应继续关注小明的情绪行为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方案和策略,以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不良行为。

结语

在教育实践中,情绪行为干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这种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因为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所以在实践中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在干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与儿童的沟通和互动,以便儿童可以在干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王慧娟,张振江,李倩.“情绪管理”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研究与交流,2019(3):35-38.

[2]郑慧琳,林红.“情绪行为干预”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科学,2018(1):8-11.

[3]王红敏,王晓萍,李冬梅.融合教育环境下的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8(4):66-70.

[4]张慧文,梁晶,黄小蓉.基于社交技能训练的学龄期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19(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