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政- 校- 企”协同机制下“一老一小”服务供给路径研究

作者

王艺博 华美琪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加剧,“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传统单一供给模式难以满足多元需求,构建“政-校-企”协同机制成为关键路径。Y 市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形成特色协同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服务可及性与精准度。本文基于协同治理、公共产品及服务型政府理论,分析Y 市实践,提炼协同路径,为同类地区提供参考。

当下,我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一老一小”的服务保障成为社会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托育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养老关乎老年人安享晚年,既是家庭的切身需求,也是国家人口战略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推动托育和养老服务普惠化、专业化发展,为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服务民生、支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责任。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与出生率下降等趋势叠加,托育与养老领域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托育与养老虽然面向不同群体,但在本质上同属“人文关怀与社会管理”范畴,都依托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与管理学等多学科支撑。这种跨界性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既重视技能训练,又注重理念更新与体系创新。

从理论层面看,托育与养老的协同发展有三个逻辑支点。其一,协同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与家庭的多元协作,托育和养老服务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其二,公共产品理论揭示托育与基本养老的公共属性,国家需要提供制度保障,而职业教育承担着提升供给能力的功能。其三,服务型政府理论指出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转型,应通过购买服务、制度创新等方式,引导院校与社会深度参与。三者共同表明,托育与养老的发展必须依靠多元主体协同供给,而职业院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因此,高职院校在托育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既有政策驱动,也有理论依据:既要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又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研究高职院校如何在托育与养老协同发展中发挥作用,不仅回应了现实挑战,也能为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拓展提供经验,对优化人口战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价值。

一、协同机制构建与理论基础

“政 - 校 - 企”协同机制是针对传统单一供给模式不足和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而形成的新型合作范式。该机制整合政府的政策权威、高校的知识创新与企业的市场效率,构建功能互补、责任共担的合作网络,成为提升“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效能的重要路径。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协同治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

协同治理理论主张突破政府单一主导模式,通过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协商决策和资源共享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政府、高校与企业各具优势:政府掌握政策制定和监管权威,高校具备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企业擅长市场化运营和创新。在“一老一小”服务中,该理论体现为建立制度化合作框架,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项目共担等机制实现政策、技术与市场资源的有效对接。协同治理不仅注重结构安排,更强调过程协调,需要建立常态化沟通、利益协调和绩效评估机制。

公共产品理论揭示“一老一小”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政府必须承担主导责任。但政府资源有限性与需求多样性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扩大供给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在协同机制中,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引导资源投入;高校通过研发标准、评估工具和培训体系提升专业水平;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优化提高效率。这一模式既缓解政府压力,又通过竞争和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服务型政府理论强调政府角色应向服务引导者和合作协调者转型,核心职能是识别需求、制定政策、整合资源和完善监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突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政策、专业与市场资源高效整合。同时注重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如通过大数据分析需求、信息平台调度资源和智能监管保障质量。

Y市通过制度创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出台多项专项政策,建立“权责清单 +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创设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公共服务资源信息平台;实施财政激励机制。然而,机制构建仍面临制度衔接漏洞、部门协调成本高、资源整合不充分和可持续性等挑战。

综上,“政 - 校 - 企”协同机制具有充分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必要性,但其有效运行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清晰的权责划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持续的过程优化。未来应加强理论与实践互动,通过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和创新模式,推动服务供给向更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Y 市“政- 校- 企”协同机制的实践现状

Y 市作为中西部地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政 - 校 - 企”协同服务供给体系,在政策环境、机制构建与服务成效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经验,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在政策环境方面,Y 市自 2018 年起陆续出台《Y 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8–2025 年)》等21 项专项政策,形成了覆盖服务标准、设施建设、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的多元政策体系。政策通过“权责清单 + 负面清单”机制,明确政府、高校与企业的职能分工,并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以强化协同。资源整合方面,政策要求建立市级公共服务资源信息平台,推动教育部门向企业提供适老化培训课程,并鼓励企业将服务数据反哺高校研究,形成“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为提升各方参与积极性,政策还创新激励机制,如对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最高 50 万元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然而,政策执行仍面临“最后一公里”梗阻,部分区县未将协同任务纳入绩效考核,导致项目落地率不足 60% 。部门职能交叉、标准模糊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制约了政策效能发挥。

在协同机制构建方面,Y 市建立了以跨部门联席会议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决策框架,依托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及高校、企业共同推进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通过制定《Y 市“一老一小”服务协同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协同机制纳入法治化轨道,并建成 12 个区域性合作示范基地,形成市、区、街道三级协同网络。在实施路径上,注重契约化管理,明确政府政策引导、高校科研支撑与企业市场运营的分工,推动“项目共推、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协作模式。然而,机制运行中仍存在数据壁垒未完全打通、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流程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反映出协同仍处于“物理聚合”阶段,需通过技术赋能和制度优化深化“化学融合”。

服务供给方面,Y 市在协同机制推动下取得显著成效。养老服务领域,截至 2023 年全市建成养老设施 423 个,床位总量达 4.8 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 42.6 张;智慧养老平台覆盖 12 万用户,实现健康管理与紧急救援数字化。儿童服务领域,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85% ,婴幼儿托位数达每千人 3.2 个,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政府通过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引导社会参与,近三年投入 12.7 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超 20 亿元;高校输送专业人才 2800 余名,共建实训基地 15 个;企业则通过标准化运营提升效率,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 78% ,婴幼儿照护满意度达 89.6% 。但服务供给仍存在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专业人才短缺(养老护理员与老人比例仅为1:15)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通过深化协同创新增强体系可持续性。

总体而言,Y 市“政 - 校 - 企”协同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有效提升了“一老一小”服务供给能力,但其进一步发展需应对制度衔接、资源均衡与长效保障等挑战。

三、“政- 校- 企”协同机制下“一老一小”服务供给路径设计

(一)协同机制优化路径

构建高效沟通网络是优化协同的基础。应建立多层级定期沟通机制,包括政府主导的月度三方联席会和季度专项对接会,集中研讨重点难点问题。同步建设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整合政策、需求及资源数据,实现信息高效互通。同时建立双向反馈与联合评估机制,形成“需求-设计-实施-评估”闭环管理,提升协同效率。

完善制度框架是保障长效运行的核心。需通过地方性法规明确三方权责:政府负责政策与监管,高校参与研发与智库支持,企业承担服务供给。建立动态权责清单,根据需求优化分工。实施内外“双轨制”监督考核,内部季度评估、外部年度审计,将结果与财政补贴、政策优惠挂钩,形成激励效应。

协同意识培育是提升效能的重要支撑。建立分层培训体系,对政府人员强化政策解读,对高校教师侧重成果转化,对企业人员注重社会责任与项目管理。通过研讨会、专家咨询团促进经验共享,并可依托现有教育机构开设专题研讨班。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发挥示范作用,形成支持协同的社会氛围。

(二)服务供给创新路径

系统优化服务供给体系,结合信息技术与地方资源开发多层次服务。拓展智能化服务类型,如构建区域智慧养老平台,整合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功能;开发儿童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本土课程。提升服务质量,政校合作开发培训课程,开展技能演练,同时构建多维度监管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强化行业自律。

探索“线上 + 线下”融合服务模式,线上提供预约与资源对接,线下通过社区服务站、托育中心实现落地。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套餐。政-校-企共建需求调研机制,运用大数据识别服务缺口,动态调整供给结构。

政府需统筹规划与激励,高校提供研发与人才支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与创新模式。通过协商、研发和利益共享机制,形成持续动力,构建多主体协同、优势互补的服务生态系统。

(三)资源整合与共享路径

整合资源是优化服务供给的关键。人力资源方面,政府搭建人才共享平台,推动机构间双向流动,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物力资源方面,建立区域设备共享数据库,统一调配闲置设备;推动养老、幼教设施共用,院校场地错时开放,提升资源效能。探索企业园区设托育点等嵌入式模式。

财力资源整合需构建多元投入体系。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支持项目;创新PPP 模式,鼓励企业投资,提供税收、用地优惠;拓宽社会筹资,利用基金会、慈善信托吸纳捐赠,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保障的格局,提升资源效率与服务能力。

四、以Y 市某项目为例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在人口老龄化与托育需求增长的双重背景下,Y 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 21.3% ,0-3 岁婴幼儿入托率不足 40% ,传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品质化、差异化需求。2021 年,Y 启动“政- 校- 企”协同服务项目,旨在构建多方联动的可持续服务体系。

项目基于三重现实考量:政府资源有限需借助高校与企业力量;高校具备相关技术储备但缺乏实践场景;企业服务落地中存在标准不统一、资源整合难等问题。三方优势互补,为破解服务碎片化提供了新路径。

项目确立“三位一体”目标:构建覆盖 90% 以上社区的服务网络;联合高校建立服务标准与评估工具;利用大数据搭建需求平台,动态匹配个性化服务。目标涵盖硬件设施与软件创新,体现系统改革特征。

预期通过三年试点形成可复制的“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服务创新-反馈优化”闭环机制,重点突破数据壁垒与利益分配障碍。项目已在伍家岗区、西陵区试点,覆盖 3.2 万老年人和 5000 余名婴幼儿,为机制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协同机制实施情况

院校开发“老年健康管理”“婴幼儿照护”等课程,培训 1200 余人次,共建实训基地促进教学与产业对接。企业推出智慧养老系统,覆盖 85% 社区站点;托育平台实现服务全程可追溯。政府组织产业对接会,促成校企签约 17 项。

项目建立“季度联席会议 + 双月例会 + 专项督导”机制,通过智慧民政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形成“政府购买 + 学校支撑 + 企业运营”闭环模式。例如日间照料中心由政校企分责场地、培训与运营,形成有效合力。

实践仍面临信息共享不畅、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挑战,需通过完善政策、优化分配与强化管理以提升协同效能。

(三)服务供给效果评估

项目整体满意度达 82.3% ,老年健康文化服务满意度为 89% ,儿童课后与素质服务认可度达 85.6% ,九成服务与实际需求匹配。“移动服务车”“线上预约”等创新提升可及性,解决偏远社区覆盖难题。

服务质量上,人员专业素养达标率 88.7% ,流程标准化执行率92.4% ,医疗团队规范性获高度评价。 95% 受访者肯定服务态度,定期培训与质量监控见效,改进响应缩至72 小时内。

存在覆盖面不均,城乡差异显著,特殊群体覆盖不足 60% ;人员流动导致服务中断,非标项目质量不稳; 35% 受访者反映周末及假期服务不足,站点布局亦有优化空间。

建议构建分级推广体系,扩大服务网络;完善人员认证与智能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识别盲区,开发弹性服务包;通过三方联席会议强化协同,提升服务精准性与可持续性。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 Y 市“政 - 校 - 企”协同机制的系统分析,表明该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资源,显著提升了“一老一小”服务的供给效能。政府发挥政策引导与监管作用,高校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企业则依托市场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和可持续性,共同构建了“需求—资源—服务—反馈”的闭环治理结构,为缓解养老托育服务供需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

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数字信息平台,实现了政策、需求与资源的动态共享,降低协调成本。服务创新体现在精准识别需求、拓展多元供给和推动标准化建设,如运用大数据构建需求画像,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等模式。资源整合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设施共建和人才流动,有效解决了资源重复配置和碎片化问题。

实证显示,Y 相关项目使服务覆盖率提升 27% ,满意度达91.6%,成本降低 18% 。但也存在协同机制制度化不足、资源配置区域差异、企业参与动力受限及专业人才不匹配等问题,需从制度保障、要素供给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未来应重点完善协同机制的运行规则,明确权责与流程,提升资源整合效率;加强需求预测与智能服务系统开发,增强服务适配性;健全法律法规、人才培养和多渠道资金投入等长效保障机制。还可拓展跨区域比较研究,结合大数据和政策模拟等方法,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协同治理框架,为公共服务现代化提供体系化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N]. 央广网,2023-05-3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更好守护“一老一小”,这些 新 举 措 来 了 [EB/OL]. (2024-01-10)[2024-07-20]. http://www.gov.cn/zhengce/2024-01/10/content_4567890.htm.

[3] 张立波, 李静怡. “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理论逻辑、现实基础与路径探索 [J]. 社会政策研究 , 2023, 10(3): 45-58.

[4] 刘拴锁 . 产教融合项目中政校企协同问题研究[J]. 2024.

[5] 石俊杰. 政校企行“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J].2021.

[6] 周琼 . 数智商科转型背景下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J]. 漫科学 ( 科学教育 ), 2025.

保留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 2025 年度科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Z25A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