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李宗贤
重庆市开州区歇马小学 405499
摘要:随着2022版数学课标的发布,小学数学教育面临新挑战与机遇,强调以“三会”为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转换角色,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同时,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独立预习,创设贴近生活和兴趣的教学情境,组织协同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过程需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关键词:开放式学习模式 导学案设计 情景教学法 协同学习
一、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
在自主学习的大背景下,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需要转变:教师应该向引导学生、支持学生、合作学生的角色转变;学生应该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探索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开放式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心中的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借助多媒体、学习资料、学习工具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营造学生“自由表达思想+与师生交流探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在进行“初步了解分数”教学时,可采用以下开放式教学策略,以达到教学目的。
引入环节:可以准备一些水果(如苹果或橙子),然后将其切成不同份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水果被切分后,每一份占整体的比例是多少。学生通过这样直观的展示,可以初步感觉到分数的存在,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探索分数的读写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分数的意义等。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自由发表见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出的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教师在巡诊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困惑所在,指导帮助做到了恰逢其时,教师在巡诊中了解到了学生的困惑所在,指导帮助做到了恰逢其时。老师们讨论完后,可到各组派代表上台分享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还能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信心技术的运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算方法。同时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在线学习资源和互动游戏,让同学们巩固学到的知识,气氛轻松愉快。通过这样的开放式学习模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不仅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独立预习
导学案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工具。设计导学案不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认知特点,还要聚焦以下几个维度:
一是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为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制订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二是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相关书籍、网站或视频等,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也可以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帮助同学们更好预习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建议。
三是设置预习检测和反馈环节。考查学生预习效果的方法有设置一些预习检测题目或试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以便在课堂上深入交流、切磋。教师通过这样一种途径,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能做到及时了解,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教师讲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置导学案:
《抽象与直观》栏目: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如顶点、棱、面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两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深入解析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文并茂地展示公式推导过程,使学生能够心中有数、心中有数地了解每一步的逻辑关系。
“资源与拓展”栏目:推荐一些权威的数学书籍章节,这些书籍应包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深入剖析和拓展应用;列出一些专业的数学教育网站或视频链接,供学生预习时参考。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引导他们探索更多与表面积相关的数学奥秘。
“疑问与建议”栏目,鼓励学生在此栏目中写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对教学内容的独到见解。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为课堂上的深入交流打下基础。
通过这份精心策划的导学案,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能在预习过程中培养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三、创设适宜情境,强化学生自觉
教学情境是指在达到某种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特定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出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兴趣,富有挑战性。
一是教学情景与学生生活贴近。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或情景。例如,教师在讲授“分数加减法”时,可利用学生分饼的情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饼是如何分割成若干等份的,每一等份都是一个单位的分数,学生分的多少等份是多少等份,这种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解题技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二是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竞赛中。例如,在教授“可能性”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可能性的程度和概率的含义。游戏中,设定不同颜色或标记的球,并调整每种球的数量,以改变摸到特定颜色或标记球的可能性。学生通过多次尝试,逐渐理解概率与事件发生次数之间的关系,使抽象的“可能性”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四、组织协同学习,促进全体学生学习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一起完成任务或进行解题,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一是明确小组合作目标任务。在小组合作之前,要把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如计算器、尺子、纸张等,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
二是及时评价反馈成果。评价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和合作成果等方面;反馈时,教师需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探究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变换规律。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转换角色、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设计导学案、创设适宜情境、组织协同学习以及开展任务导向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1 篇名: 《学习新课标 实践新课程:梅州市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
2. 期刊 篇名: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单应用》
3.书籍数据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01-01 篇名: 《木欣欣以向荣: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