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驱动幼儿的深度学习
杨星蕊
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淞南阳光幼儿园 215200
摘要:幼儿的学习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而深度学习则是挖掘这种潜力的有效途径。“好”问题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学习的海洋中为他们指引方向,引导他们从表面的认知走向深入的理解,让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索与发现。基于此,以下对“好”问题,驱动幼儿的深度学习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好”问题;幼儿的深度学习;驱动
引言
在幼儿教育领域,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好”问题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幼儿探索知识的大门。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驱动他们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一、“好”问题的特点
(一)具有启发性
“好”问题能够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它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例如,在进行科学小实验“彩虹牛奶”时,教师可以问幼儿:“你们猜猜看,当我们把色素滴在牛奶里,再用蘸了洗洁精的棉签触碰色素时,会发生什么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实验结果,而是让他们先进行大胆的猜测。幼儿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样的问题能促使幼儿去观察实验过程,思考其中的原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这种启发性的问题,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不再局限于表面的现象,而是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
(二)富有情境性
“好”问题往往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让幼儿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情境性的问题能够让幼儿更容易理解问题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开展关于交通安全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们,假如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过马路,但是没有红绿灯,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将交通安全知识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让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可能会想到先左右看看有没有车,或者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走等。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如果突然有一辆车开得很快过来了,又该怎么做呢?”这样的情境性问题能够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具备开放性
“好”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答案,能够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和回答。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展示一幅抽象画后问幼儿:“你们觉得这幅画里画的是什么呀?”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来解读这幅画。有的幼儿可能会说画的是一片神秘的森林,有的幼儿可能会认为是宇宙中的星球。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画笔把你想象中的内容画出来呢?”这种开放性的问题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二、“好”问题驱动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根据幼儿兴趣点提问
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并据此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驱动深度学习。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角,幼儿对种植的植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兴趣点提问:“你们猜猜看,植物的种子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发芽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他们会开始观察种子的状态,思考可能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如水分、温度等。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浇水的频率,种子的发芽时间会有变化吗?”幼儿为了找到答案,会主动参与到实验中,记录不同浇水频率下种子的发芽情况。通过这样基于兴趣点的提问,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对植物生长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在游戏中巧妙设问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巧妙地设置问题,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深度学习。以建构游戏为例,当幼儿搭建城堡时,教师可以问:“你们的城堡看起来很坚固,但是如果遇到了大风天气,怎么让它更不容易倒塌呢?”这个问题促使幼儿思考城堡的结构稳定性。幼儿可能会尝试增加支撑物、改变建筑形状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接着问:“如果城堡要建在不同的地形上,比如山坡上,又该怎么设计呢?”幼儿会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形对建筑的影响,在游戏中不断尝试、调整,从而对建筑结构和地形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实现深度学习。
(三)引导幼儿提问并共同探究
鼓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并与他们一起探究答案,能有效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在一次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充分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随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有的幼儿好奇地问:“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其他幼儿一同思考:“大家猜猜看,长颈鹿的长脖子可能有什么作用呢?”这一引导瞬间激发了幼儿们的思考热情,他们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方便吃高处的树叶,这样在食物竞争中更具优势;有的说可以看得更远,能及时发现危险。教师和幼儿们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去验证大家的猜测。在查阅过程中,幼儿们学会了如何寻找信息、筛选信息。当他们发现资料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测相符时,脸上洋溢出喜悦的神情。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学会了主动提问,还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思考,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对动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结束语
“好”问题是驱动幼儿深度学习的强大动力。它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引导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精心设计“好”问题,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他们的发展调整问题策略,让幼儿在问题的引导下,真正实现深度学习,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一波.基于问题导向,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以小班“船船大作战”项目化学习活动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4,(09):50-51.
[2]张莉琴,左洁.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项目式活动中驱动性问题链的设计[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01):136-140.
[3]陈绍勤.问题驱动下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