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小学班主任提升德育效能的建议

作者

林宝应

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邮编:3625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落实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之中,实现德育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的研究中首先阐述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效能的必要性,然后从积极推进师生互动、加大德育教育力度、借助调研了解学生、拓展德育教育内容四个角度,探索小学班主任提升德育效能的基本建议,为广大小学班主任提供借鉴和参考,积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助力其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效能

引言

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作为重要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在校情况,掌握学生的特点、个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可以及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所以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应该践行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尊重学生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结合薄弱点制定有效的计划,充分展现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形成引领,助力小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

一、小学班主任提升德育效能的必要性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内向的小学生要及时引导其小组内沟通,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使其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在小学生的成长中,会受到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基于小学生的特点实现德育教育的优化,增强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在对小学生形成熏陶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可以意识到小学生所存在的不足,并第一时间进行引导,让小学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总体而言,由于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通过言传身教对小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为其日后成长保驾护航。

二、小学班主任提升德育效能的基本建议

(一)积极推进师生互动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应该及时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在协调师生关系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以及良好的习惯。在课余时间中,班主任可以与小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如果因为日常工作相对繁杂,还可以充分展现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和作用,尽可能打破时间空间所带来的局限性,在保障沟通频率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状态。期间,立足于学生熟悉的事件或者兴趣对其进行引导,使其主动分享自身的所见所闻以及学习心得等。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立足于社会热点的角度,让小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观点,或者组织辩论活动,围绕某一件事进行辩论和交流,给予小学生充足的表达时间和表达空间,让小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能够获得思想的熏陶。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小学生明确方向,进而对小学生的心态、思想形成潜移默化影响,助力小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德育教育力度

在完成德育教育工作之后,班主任也要认真的回顾和反思,明确其中的不足、漏洞,便于为日后的德育教育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帮助,更好地助力小学生健康成长。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立足于小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实现对教育工作的调整和优化,增强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以此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2]。在反思的环节中班主任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通过调研报告对学生状态进行回顾,并且与其他任何教师相互沟通,明确德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班主任,要积极采纳其他教师所给出的意见建议,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汲取营养,实现自身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还应该践行因材施教的思想理念,从不同的视角入手进行反思并寻求他人的帮助,全面增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班主任还可以从视频、动画的角度入手,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更好地站现德育教育的价值,便于在根本上提高德育教育的质效。

(三)借助调研了解学生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用调研活动的方式,结合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向搭建与学生相互沟通了解的桥梁。针对调研中所发现的不足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点播和引导,进而在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同时,强化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每周结束之后班主任都可以组织多种不同的调研方式,如“假如我是老师”这一主题活动中,可以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角色互换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周之内的状况进行总结,指出班级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建议记录进行认真阅读,及时采纳小学生的观点,并将其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以此营造具有开放性、人文性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肯定和赏识。基于此,学生会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配合工作,进而能够实现德育教育效能提升的目标。

(四)拓展德育教育内容

在正式开展德育教学之前,班主任应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尽可能在生活中选择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素材,让小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激发,进而感受德育教育的内在魅力。班主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搜索和查询,筛选出适合小学生的德育素材,运用多媒体进行呈现帮助小学生拓展视野,并引导其养成观察细节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借助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当前的热点事件,鼓励其发表想法,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让小学生的错误言行得以纠正,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以运用互联网搜集大量的资料,但是由于小学生不具有较强的分辨是非能力,自身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现象,班主任可以依托网络事件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引导小学生立足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思考,辩证的分析事物。如此,可以让小学生的分辨能力得到提升,自主抵抗不良思潮所带来的影响,在强化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为其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充分展现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有着较强的必要性,会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成长形成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能,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结合日常的生活实际、网络时间、社会热点等进行德育教育,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其进行思考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充分准备、及时做好反思工作,及时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在拓展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小学生视野的同时,助力小学生的身心成长。

参考文献

[1]覃燕洁.浅析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5):164-166.

[2]王闫.“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9):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