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引入创新的策略

作者

汪显波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弥市中学 43410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历着全面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演进,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一教育精神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更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全新要求。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学科,其课堂教学引入环节尤为重要。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需要注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入环节的全面优化及完善,这对初中数学教育及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教学引入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数学教学引入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多元化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并实践创新的数学教学引入策略,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数学教学引入不仅是课堂的起始环节,更是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构建知识联系的重要过程。创新的教学引入策略能够打破常规,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新引入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入环节,教师需要注重创新引入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谜语等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或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软件展示生动的数学现象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创新课堂教学引入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课堂教学引入创新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实例情境导入的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学引入环节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情境,学生去商店购买一件商品,价格为50元,但学生只带了40元现金,教师提问:“还需要支付多少钱?店家应该怎么说?”通过生活情境的课堂教学引入,自然引出负数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负数表示的是不足或欠缺的部分。贴近生活的实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另外,在课堂教学引入创新方面,教师还可以采取游戏化引入,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接龙”游戏,游戏规则是学生依次说出一个数字,如果前一个学生说的是正数,那么下一个学生必须说出一个负数,反之亦然。通过游戏教学引入环节,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简化教学引入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从本质上讲,教学引入环节旨在为后续正式的课程内容讲解提供“引入服务”,它如同乐章的前奏,虽短却至关重要。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尤为注重引入环节设计的简洁性与针对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提炼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以及采用更为直观、简洁的呈现方式,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需具备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灵活调整引入环节的时间长短,确保整个教学流程的流畅性和高效性。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摒弃冗长的背景铺垫,直接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直击核心的问题:“假设你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了,现在你需要一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来替换,你会如何确保新玻璃与原来的完全吻合?”这个问题简洁明了,却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他们意识到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的重要性。随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并直接进入判定条件的学习。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形状各异的纸片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折叠、拼接等动手操作的方式,直观感受哪些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提问,如:“你发现了哪些特征使这些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入方式,教师不仅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他们在实践中初步感知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后续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引入与后续教学的衔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加强教学引入与后续教学内容衔接的重要性,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引入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应精心策划,确保其与后续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为学生搭建起知识的桥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巧妙地提出与后续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或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后续的学习之路做好铺垫。这些问题或情境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能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的课堂教学引入为例,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来展开教学。比如,可以展示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显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5℃”所代表的含义。通过这一实例,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负数的存在,还能初步理解负数与正数之间的相反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家庭财务记录中的收支情况。通过讨论收入与支出的正负表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随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负数的概念,明确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的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自然地过渡到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则以及数轴上正负数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还能为他们后续学习有理数运算和数轴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引入的创新策略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启发性问题引导、数学游戏与竞赛、探究性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引入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教师应继续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引入策略,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学生发展的新需求。同时,教师也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投入到数学教学事业中。

参考文献

[1]吴丽娟.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18):84.

[2]沈芬.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路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