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赵梦娜
昆山市娄江实验小学
前言
2022 版艺术新课标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作为核心素养的具体组成。小学生色彩学习是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之一。教师在色彩基础教学当中,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形成具有趣味性、系统性的教学方案设计。本文就此展开讨论,试图探寻小学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改革路径,提高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质量。
一、小学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1. 必要性分析
第一,突破传统色彩基础教学局限。以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设计生活标志》为例,传统色彩基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无法有效掌握色彩明暗度等核心概念,无法体验到色彩具有的情绪。色彩基础教学改革后,教师以做中学、学中做为模式,让学生带着探究心理进行学习和操作,使得他们在制作标志的过程中通过彼此讨论和分享,有效认识到绿色代表安全环保,红色代表希望或者是危险。第二,拓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游戏路径。以《用彩墨画鱼》为例,教师让学生将线条造型、色彩设计等融合起来,画出自己喜欢的小鱼,并在集体讨论当中不断增强他们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作实践等核心能力。当然,通过这样的美术教学改革,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2. 基本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1]。例如,在《动物的脸》教学中,有学生大胆用色,将狮子的脸画成红色,并解释说狮子因为其他动物侵犯领地而大发雷霆。教师不要着急否定,而是要基于学生想象力丰富这一优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他继续在这一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第二,创设系统情境支架。色彩基础教学是贯穿所有美术课堂的,为了避免其碎片化,需要教师重视情境支架设计,使得色彩基础教学高效融入课堂,与每一章节内容有效呼应。例如,《认识中国画》这一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将中国画的用色特征与材质、画法、调墨等结合起来,确保整体课程浑然一体。
二、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美术色彩基础教学的改革模型
在这里以《艳丽的大公鸡》为例,从主题、层次化任务、动态评价三个维度构建出小学美术色彩基础教学的改革模型。
1. 拟定主题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
该课主题从色彩基础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联入手,可以形成“冷暖色彩当中的情感”(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的作用);“我想象中的大公鸡”(具有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能力的作用);“用我画的大公鸡装饰生活”(具有培养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能力的作用)。当然,教师设定这样的主题体系,也是基于学情,形成层次化主题,迎合核心素养层次不同的学生,避免部分学生边缘化,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要运用智慧课堂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做好日常学情分析。
2. 以层次化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层次化主题下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能够为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提供基本载体。鉴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作任务,让小组成员在任务的引导下深入学习知识和技能[2]。当然,教师同样需要拟定层次化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冷暖色彩当中的情感”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形成以下层次化任务:
① 说一说什么是冷色系和暖色系?说明:该任务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② 结合教材当中的大公鸡形象,说一说冷色系和暖色系让你产生什么感觉?说明:该任务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③ 尝试用冷色系、暖色系去模仿教材中的大公鸡。说明:该任务当中学生可以加入自我创新元素,如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能力和品质。
3. 以动态评价构建核心素养培养闭环
在这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智慧课堂动态采集学生学习数据(课堂表现、知识学习水平、技术掌握水平、核心素养成长情况),并以“学生是否理解大公鸡色彩和造型的关系”“学生是否掌握冷暖色系的正确搭配方法”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学生实施评价,进而找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升的层次。教师更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找到教学短板,进而形成修正方案,使得色彩基础教学更好地融入到单元教学当中。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这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因此,通过主题设定、层次化任务以及动态评价,将色彩基础教学融入到平时的美术教学当中,这是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它能够确保学生很好地掌握色彩与造型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竞航 .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J]. 求知导刊 ,2021(30):83- 84.
[2] 陈洪娜 .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创新课堂的创建 [J]. 学周刊 ,2020(26):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