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

作者

张万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二十三中学 733000

【摘要】物理是一门融合理论和实验的科学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最大化作用,教师需要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对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实验教学的质量。教师应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契合新课标的需求。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缺乏师生互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将问题融入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掌握和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系统且严谨的知识框架。然而,部分教师在提问环节中存在与学生互动不畅、交流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在面对不同难度的物理问题时,缺乏自主质疑的意识,未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评价,而学生则较少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导致课堂互动性不足。另外,部分学生长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缺乏主体意识,对教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导致在提问环节中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提出新颖的观点。

(二)问题设置方式单一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以主导者的角色向学生抛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解答,以此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这种提问方法缺乏科学性,并且提问形式较为单一。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拓展意识,单纯地利用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并未设计多元化的提问模式,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难以从多个层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问题设置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僵化,缺乏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和主动学习。同时,这也导致教师难以评估学生的真实理解程度,因为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答案,而不是真正理解问题背后的物理原理。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实验教学理念,营造创新环境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都在考试成绩方面,反而忽视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为物理实验只占考试的一小部分,对于整体的考试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不愿意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物理实验上,教师认为开展物理实验不如让学生多掌握理论知识,多进行物理解题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会弱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在新课标背景下,

(二)在各环节中进行提问,丰富学习体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提问融入各个环节,以此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实验的设计与开展流程,并在实验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积累实践经验。例如,在“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教学环节中,鉴于电磁学领域的知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抽象特质,对很多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在实验准备、设计、实施及反思等环节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正确且高效地完成实验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回顾已学的电磁知识,从而达到复习的效果,为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开展实验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设计电路图,使他们能够尝试运用绘图工具描绘电路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质疑意识,锻炼其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已经设计好的电路图,进行电器设备连接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当实验操作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再次提出问题:通过实际操作,你们能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分别有哪些特征吗?在整个实验流程中,教师应以不同角度进行提问,使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深层学习,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三)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以实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也能够通过学习和探索形成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和组织者实施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的认知。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出发,逐步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可以更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问题情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提升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高清影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实验展示,从而极大地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放大并清晰展示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帮助学生捕捉和理解在传统实验中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其次,通过动画和视频模拟,能更加形象地解释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实验。最后,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复习和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更新并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清晰地理解并掌握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并以此作为教学指导的核心思想,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专业素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军.新课标背景下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25,(02):73-75.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02.025.

[2]霍秀伟,于玉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32):69-71.

[3]王怀林.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24,(31):15-17.

[4]拉毛草.提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探究[J].智力,2024,(30):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