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处理新技术研究
熊小霞
岳阳市城区公路事务中心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的新技术。首先阐述了地基基础处理在这类工程中的重要性,接着详细分析了多种新兴的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包括其原理、特点、适用范围等。同时,对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旨在为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以保障工程的质量与稳定性。
关键词: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新技术
一、引言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地基基础作为这些工程的根基,其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随着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在某些复杂地质条件和高标准工程需求面前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因此,积极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成为道路桥梁隧道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地基基础处理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中的重要性
(一)确保工程结构稳定
良好的地基基础处理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均匀分布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防止因地基沉降、变形等问题导致道路桥梁隧道结构出现开裂、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安全隐患,保障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提升工程耐久性
通过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可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降低含水量、增强抗渗性等,减少地下水、土壤侵蚀等因素对基础结构的损害,从而延长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使用寿命。
(三)保障行车安全与舒适性
处理得当的地基能够减少道路表面的不平整,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振动,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对车辆的磨损,降低运营成本。
三、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新技术
(一)强夯置换法
原理:强夯置换法是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将块石、碎石等坚硬粗颗粒材料强行挤入软土地基中,形成桩体,与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
特点:该方法具有施工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显著等优点。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对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也有较好的效果。
适用范围:常用于道路桥梁的桥头软基处理、隧道洞口段的地基加固等,能够有效解决软土地基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水泥搅拌桩法
原理:水泥搅拌桩法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水泥等固化剂与地基土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与桩间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特点:该技术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能有效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减少沉降变形。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调整水泥的掺入量和配合比。
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各类软土地基处理,尤其是在软土层较厚、含水量较高的地区,如沿海地区的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地基处理。
(三)CFG 桩复合地基法
原理:CFG 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法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水泥和粉煤灰,加水搅拌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组成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的作用,使桩和土共同承担荷载,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特点:CFG 桩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该方法施工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且桩身强度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调整。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
(四)高压旋喷注浆法
原理:高压旋喷注浆法是利用高压喷射设备,将水泥浆液以高速喷射到地基土中,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固结体,从而改善地基土的性质。
特点:该方法施工设备灵活,可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调整喷射参数,形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固结体。对周围土体扰动小,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如在既有建筑物附近进行地基加固时具有独特优势。
适用范围:可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等多种地基土,常用于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地基防渗、加固和纠偏等。
(五)强夯法
原理:强夯法是将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对地基土施加强大的冲击能,使地基土发生强制压密、液化和动力固结等作用,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压缩性。
特点:强夯法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施工速度快、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施工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在山区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地基处理中应用较多。
四、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一)地质条件复杂性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巨大,即使在同一工程区域内,地质情况也可能变化多样。新技术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时,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施工参数和工艺,以确保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例如,在岩溶地区,地基中可能存在溶洞、溶沟等不良地质现象,给地基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二)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部分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缺乏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指导。施工单位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和执行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验收标准,对处理后的地基质量评估也存在一定难度。
(三)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
新技术往往对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一些施工单位可能因设备陈旧、操作人员技能不足等原因,无法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从而影响地基处理质量。此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手段和频率也可能无法满足新技术的要求,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地基处理技术将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例如,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自动调整施工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质量自动检测。
(二)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为减少地基处理对环境的影响,未来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新型加固材料,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和工艺,实现地基处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和高标准工程要求,单一的地基处理技术往往难以满足需求。未来将更多地采用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式,发挥不同技术的优势,实现更优的地基处理效果。例如,将强夯法与水泥搅拌桩法结合,先通过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初步加固,再采用水泥搅拌桩法进一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结束语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地基基础处理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强夯置换法、水泥搅拌桩法、CFG 桩复合地基法、高压旋喷注浆法和强夯法等新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展现出各自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技术标准不完善、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以及环境影响等挑战。未来,地基处理新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绿色环保、综合应用和适应特殊工程需求等方向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地基处理水平,为我国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邓跃刚.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与安全监控研究[J]. 全面腐蚀控制, 2024, 38 (06): 45-47.
[2]胡惠晰.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与安全管控分析[J]. 运输经理世界, 2023, (27): 97-99.
[3]沈阳.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与安全监控研究[J]. 运输经理世界, 2023, (16): 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