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分析
谭佳益
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淞南阳光幼儿园 215200
摘要: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为幼儿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契机,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幼儿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然而,要使课程游戏化真正发挥作用,教师的观察能力是关键。只有通过细致、全面的观察,教师才能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状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因此对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以下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背景;教师观察能力;实践分析
引言
在当今的幼儿教育领域,课程游戏化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向。它强调将游戏元素融入课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而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能否敏锐地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因此深入分析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游戏化背景概述
课程游戏化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它强调将游戏的元素、特征和精神融入到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实现教育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不再是教学的附属品,而是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探索,在游戏情境中与材料、同伴和教师进行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发展。课程游戏化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环境,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制定游戏规则、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课程游戏化也强调教师的专业支持和引导作用。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适时地介入和引导,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分析
(一)明确观察目标,聚焦关键行为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提升观察能力,需要明确观察目标,清楚自己想要观察什么。观察目标应紧密围绕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聚焦于关键行为,如幼儿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例如,在一次建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目标可以设定为观察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观察过程中,会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够与同伴分工合作,如何分配任务,在合作中遇到矛盾时是如何解决的等。比如,当幼儿在搭建城堡时,有的幼儿负责搬运积木,有的幼儿负责设计城堡的布局,这体现了他们初步的分工意识。而当两个幼儿对城堡的某一部分搭建方式产生分歧时,教师可以观察他们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还是一方强行主导等,通过对这些关键行为的观察,教师能准确了解幼儿的合作水平,为后续的指导提供依据。
(二)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全面收集信息
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需灵活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常见的有定点观察、追踪观察和扫描观察等。以角色游戏“医院”为例,定点观察时,教师可在游戏区的固定位置,如挂号处旁进行观察。仔细留意幼儿扮演的角色,像有的幼儿扮演护士引导“病人”挂号,有的扮演医生问诊等;关注他们使用的语言,如医生询问病情的专业用语;还有使用的道具,如听诊器、注射器等的方式。追踪观察则聚焦个别幼儿。比如追踪一名扮演医生的幼儿,一开始他可能对医疗工具的使用不太熟练,拿听诊器的姿势不正确。但随着游戏推进,在与同伴互动和自己摸索中,他逐渐掌握正确方法,能熟练地为“病人”看病、治疗,从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清晰看到该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与进步。扫描观察也不可或缺。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快速浏览整个“医院”游戏区,了解整体游戏情况。比如发现“急诊室”人多拥挤,可能是“病人”太多,“医生”人手不够,这就是潜在问题。通过多种观察方法结合,教师能全面收集信息,为后续的指导和干预提供有力依据。
(三)加强观察记录与反思,不断改进观察
观察记录与反思是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行为内容等。例如,在美工区游戏中,教师观察到一名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时,最初没有明确的计划,材料摆放混乱,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他开始有了条理,先规划设计,再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将这一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并在观察结束后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幼儿的所有行为细节,是否对幼儿的行为变化给予了及时的回应和引导等。通过不断地记录与反思,教师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观察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提升观察能力。
(四)加强专业学习与交流,提升观察素养
专业学习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观察方法,而交流则能让教师从不同角度获取经验和启发。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例如,参加关于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与分析的专题讲座,学习先进的观察理论和技术。在讲座中,专家可能会介绍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和发展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特定的观察工具和量表进行观察记录。教师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观察的维度。比如,了解到3-4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可能更注重材料的堆积和摆弄,而4-5岁幼儿则开始尝试有计划地搭建,教师在观察时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定期组织观察研讨活动,分享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可能会得到一些有效的建议,如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投票等方式来确定角色分工。
结束语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意义深远。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教师能更精准地把握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引导与支持。未来,我们应持续关注并完善相关实践,推动幼儿教育在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路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培养[J].幸福家庭,2020,(16):77-78.
[2]侯静.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0,(23):9-10.
[3]谢梦怡,张新立.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策略——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0):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