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作者

赵大军

长春市第一七一中学

摘要: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农村学生学情多样、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挑战,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本文致力于深度挖掘农村中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精髓策略,紧密贴合2022版课程标准的导向,融合现代教育理论的精髓,旨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铺设坚实的基石。通过生动鲜活的实例剖析,本文将生动展现分层教学如何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上绽放异彩,彰显其无可替代的实践价值与深远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分层教学;核心素养;有效策略

引言

农村中学作为教育领域的坚实基石,其教学质量深深植根于农村学生的成长未来。然而,地域、经济、文化等多维因素的交织,使得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之路布满荆棘。学生基础千差万别,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更是各不相同,这无疑为教学实践带来了重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探寻契合农村中学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分层教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路径。

一、分层教学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学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针对农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实施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分层教学,农村中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下,逐步提高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中学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分层定目标,精准施教促提高

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教师需深入细致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了解,这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等多个维度。借助这些信息,教师可以运用科学的分层方法,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与拓展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相似的特征和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制定既符合其当前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获得进步。如: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分层教学的实践可以如此展开:1.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需重点关注其基础知识的巩固,如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句子结构的理解等。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蹒跚”“颓唐”等关键词汇,以及如何通过句子的组织来表达情感。2.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则需引导其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及情感表达等。可以提出“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表达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表达。3.而对于拓展层的学生,教师则需在其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作能力。在《背影》一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你与父母之间感人瞬间的文章”,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并锻炼其写作技巧。通过这种科学分层、明确目标并精准施教的方式,农村中学语文分层教学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实质性提高,进而提升其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灵活时教重实效,因材施教助提升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如:以《藤野先生》一课为例:1.对于基础层学生,由于其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可采用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为基础层学生提供包含关键信息的图片和短视频,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关系,同时配以详细的课文讲解与基础练习,巩固其基础知识。2.对于提高层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可采用讨论、合作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提高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3.而对于拓展层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更适合采用自主探究、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教师可在学习课文后,鼓励拓展层学生自主选择与课文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探讨中日文化交流、鲁迅的文学贡献等,并进行写作或演讲展示,以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依托任务融生活,实践导向深学习

1.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重点进行字词积累、语法梳理等基础训练。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农村生活紧密相关的字词学习任务,如收集并整理农具、农作物等相关的词汇,以及学习描述农村景象的语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言素材。

2.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结合农村生活场景,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用文本阅读任务,如农事说明文、乡土文化介绍等,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与交流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农村新风貌、农业科技发展的文章,并组织他们进行口语交流或写作练习,以表达自己对农村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这样的教学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引入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改编乡土故事、创作乡土诗歌等。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分享中相互学习和借鉴。

(四)构建多元评价系,激励全面展潜能

分层教学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需要辅以一个全面、客观且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精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并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这一评价体系不仅应聚焦于学生知识掌握的传统维度,还应深入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等多个层面。评价方式需呈现多样化特点,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具体而言,口头评价可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书面评价则能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同伴评价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自我评价则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习惯。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桃花源记》与《爱莲说》两课为例,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活动。首先,针对《桃花源记》一课,通过口头提问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理解,如询问“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哪些特点?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等问题,以此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与理解能力。接着,对于《爱莲说》一课,布置书面作业,如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高洁之花”的短文,以此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此外,组织跨课文的小组讨论汇报,学生需围绕“《桃花源记》与《爱莲说》在象征手法与主题思想上的异同”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在全班面前进行汇报,这一环节旨在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跨文本对比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并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此外,同伴互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需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同伴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还能促进班级内部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氛围。

结束语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策略,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蓝图。借助科学分层、灵活施教、依托任务群实践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精心策划,我们能够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驱动他们的内在动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分层教学定能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并肩前行,倾注智慧与力量,共同为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李明.农村中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研究与实践 [J]. ISSN 1009-718X.2020(3)

[2]王芳.农村中学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础教育研究 [J] .ISSN 1002-3275.2019(5)

[3]张华.农村中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与反思.语文教学通讯[J]. ISSN 1004-6097.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