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赵耀莹

府谷县第三小学 陕西 府谷 719400

摘要: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形象生动视觉化的具体事项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使课程更具有吸引力,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将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直观的情境中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教师不仅要考虑到重难点的呈现,更要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选择符合小学生成长需要的知识展现形式,帮助小学生准确认识数学的本质,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有效应用

“双减”政策开创了数学教学追求创优争先、生本定位、提质增效的新局面,教师踊跃为数学教学融入新设计、新手段、新资源,建构出高体验、高价值的人文教学新生态。为了促进小学生主动化、探究式学习的实效化开展,教师着意引进多媒体设备,借助高品质的教学课件,创设出高层次、素养型的教学信息环境,引导小学生进行教材研读、知识提取、能力淬炼。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数学教学物质基础高度,有助于打造高品质的科技育人环境。

一、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可行性

一方面,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动画技术支持、认知情境搭建、感官能力激活、人文情境感染,充分满足小学生的直观认知需求与形象思维偏好。多媒体设备能够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枯燥感,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活动的专注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多媒体设备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科技感、先进性以及时代感,是数学课堂实现与时俱进、赋能创新、智慧提质等教学目标的有效抓手,有助于打造高层次的教书育人生态环境。多媒体设备能够为数学课堂提供基于思维导图的集成性知识模块,有效提升教学内容和过程的体系性与可拓展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成长天性决定了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他们更容易积极投入到事物探究中来。鉴于此,为了改变以往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教师应当注意融合应用多媒体,打造趣味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这也就要求教师深入且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他们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选择适合的素材,对其予以加工处理,使其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例如,教师在教授“分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趣味性的动画故事:小明和小华在分披萨时遇到了难题,他们需要把一个切成八等份的披萨公平地分配给四个人,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披萨呢?这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动态的披萨分割图,每一块披萨都清晰地标注着分数,如1/8、2/8等。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分数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分数的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自操作,比如通过拖拽分数的形式来完成加减法运算,每当计算正确时,屏幕上会出现鼓励性的反馈和音效,错误时则会有温柔的提示和正确的解题步骤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起分数加减法的直观模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数学技能。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合交互式电子白板

在选择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媒体工具时,教师首要考虑的是工具的互动性。互动性丰富的工具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内心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便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例如,“圆”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利用先进的电子白板教学工具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在传统的黑板上,画圆可能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而且很难展示圆的动态变化。但有了电子白板,教师可以轻松地绘制出完美的圆,实时调整圆的大小、位置和颜色,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圆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动态功能,实时展示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当教师调整圆的大小时,电子白板可以自动计算出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并在屏幕上实时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半径和直径是如何随着圆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此外,当教师演示圆的平移或旋转时,电子白板可以实时展示圆的运动轨迹和变化过程,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圆在不同位置和方向上的形态变化。这种动态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运动规律。通过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者,而是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和知识的发现者。这种主动学习的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热情,使他们对圆的有关理念和属性有更为透彻和深入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丰富上,更在于它对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上。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去发现数学规律,或者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任务,引导学生在分析推理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解决方案。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交互特性使得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的数学思维框架。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便于学生及时总结反思,改正错误,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技术革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务必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实现教育技术的价值最大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创设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及影响力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此,教师应当融合应用多媒体来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强化思维、提高能力、提升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波.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1):91-93.

[2]李红梅.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2(1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