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态演变和一体化趋势研究

作者

温家源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课题:项目编号:XSKY24049ZD

摘要:各界学者均认为新质生产力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模式,对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及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因此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新质生产力水平,旨在促进平衡发展以及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引导力度。

关键词: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空间动态演变;一体化趋势

引言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区域经济竞争力,也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长三角地区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层次的空间动态演变格局。核心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持续发挥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中游城市通过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下游城市和小城镇则通过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并且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协同与分工、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正形成强大的区域协同效应。

1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1.1背景与内涵界定

高质量发展是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讨论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李金昌等(2019)将其归纳为三类视角:以“五大发展理念”和社会主要矛盾为视角、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视角以及以区分狭义广义或微观宏观的要求为视角。这些视角将高质量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层面进行界定。从阶段论出发,经济由“速度型”转入“质量型”发展,是从以生产为主的阶段过渡到生产与生活并重,最终转向以生活为主的阶段。高质量发展应表现为国民经济在生产与生活上的协同力、驱动力、稳定力、保障力和引领力不断向好,并达到较高水准。

1.2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符合一般内涵特征,还需体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其最大特点是“区域一体化”。因此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定义为,在“一体化”目标下,区域生产与生活上的协同力、驱动力、稳定力、保障力和引领力不断向好,并达到“一体化”较高水准的状态。

1.3指标体系设计方案

首先,要采集《纲要》中的战略定位、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通过采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中的战略定位、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初步确定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包括战略目标,指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其次,要坚持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生态优先、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1.4文本数据挖掘与词云分析

运用网络爬虫与文本数据挖掘方法,提取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新闻文本数据关键词,形成词云图。通过词频分析,确定与高质量发展的词框架结构,探索社会各界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例如高频关键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社会和谐、区域协同、生活质量。

2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态演进分析

2.1研究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在空间分布上的动态演进规律,本研究采用空间动态演化模型进行分析。考虑到直接将数据离散化可能过于主观,需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2012—2017年长三角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类别,即“低水平状态”“中水平状态”和“高水平状态”。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好清晰的识别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状态转移现象,并分析其空间动态演进规律。

2.2聚类方法与分类标准

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2012—2017年长三角27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能够将数据点划分为K个簇(类别),使得同一簇中的数据点尽可能相似,不同簇中的数据点尽可能不同。在本研究中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划分为三类。低水平状态(聚类中心为25.75%);中水平状态为(聚类中心为36.96%);高水平状态为(聚类中心为49.10%)。通过这种聚类方法能够更加客观的将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归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份的状态转移情况。

2.3聚类结果分析

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得到了2012—2017年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状态空间分布情况,并观察到了显著的状态转移现象。在低水平状态的城市中,2012年,长三角地区有较多城市处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低水平状态”。到2017年,处于“低水平状态”的城市个数减少了3个。这表明一部分原先处于低水平状态的城市通过发展逐步迈向了中等水平或高水平状态;中水平状态的城市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城市个数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到2017年,处于“中水平状态”的城市个数比2012年增加了2个。这一变化表明,部分原先处于低水平状态的城市通过发展进入了中水平状态,而一些中水平城市则进一步提升进入了高水平状态;高水平状态的城市2012年,“高水平状态”的城市相对较少。到2017年,处于“高水平状态”的城市个数增加了1个。这表明,虽然部分城市从低水平和中水平状态提升到了高水平状态,但总体上,这种提升的速度和幅度较为有限。

2.4空间动态演进规律

通过上述聚类分析和状态转移现象的观察,可以总结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态演进规律。也就是说从2012年到2017年,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向好趋势,表现为低水平状态城市减少,中水平和高水平状态城市增加。尽管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但高水平状态的城市增加幅度较小,表明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部分城市的提升速度较慢。并且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表明相邻城市之间可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协同发展效应。即,一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可能会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建设中,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仍需在政策引导、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应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必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随着国家和地区政策的进一步支持,相信长三角地区将在未来继续引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雄天,李亚玲,余正勇,等.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双维测度、动态演进及创新环境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4,43(03):33-43.

[2]聂永有,姚清宇,刘一凡.数字经济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时空效应与机制检验[J].软科学,2024,38(02):65-73.

[3]刘成坤,林明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3,45(08):56-68.

[4]汪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动态演变与一体化趋势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1.

作者简介:

单位名称: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省市: 安徽省蚌埠市

邮编: 233000

姓名: 温家源

出生年月: 2004年7月

性别: 女

民族:汉

籍贯:山西省灵石县

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现目前的职称)

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