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探索研究
任淑艳
金林区教研室,黑龙江省伊春市,153025
任淑艳,1974年9月,女,汉族, 黑龙江伊春市, 本科 任职单位:伊春市金林区教研室 主任 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教研
摘要:基于“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信息化改革风暴,不仅更有利于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互联网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影响以及提高互联网中小学教育质量便成为一个热点。本文主要围绕互联网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影响及提高教育质量举措进行展开,以便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互联网+”;自主互动;教研活动
在小学教学中,教学效率和质量与课程资源有直接的关系,“互联网+”拓展了小学课程资源,使其变得更加丰富、适切。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素养。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就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而互联网技术拓展了小学课程资源,因此,我们还需对其进行开发和应用,借助“互联网 +”优势丰富中小学教学渠道。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对课程进行开发和利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教育信息的同步与更新问题在“互联网+”时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然而,自主互动式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包括教育信息的同步与更新问题。
(二)自主互动式教育方式的转变与突破问题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逐渐完善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另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能够让教育内容更符合时代发展以及现实需求,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二、“互联网+”时代对自主互动式教育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一)赋予教研活动更大的灵活性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自主互动式教育信息化发展不但可以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集合海量的数据信息,并将其进行高效整理、归纳与处理,以便教育改革所需。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应用,主要侧重于对数据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师生合作互动平台,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教育效果。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教育信息化能够赋予教研活动更大的灵活性,教学成效也较为显著。在此情况下,受教育群体也可以根据实际所需选择个性化学习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积极性。
(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教研活动过程中,师生缺少有效沟通,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向老师提问,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相反,在自主互动式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师生课堂互动性明显加强,教学效率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反馈也不出所望。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充分融合下,教师能够更为清晰且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信息,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但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三、基于教育“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思考
(一)、加强对教育“互联网+”信息化的研究及应用,在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信息化教学改革要格外注重对教育“互联网+”信息化的研究及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现阶段教育“互联网+”的发展远落后于其他领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育大数据的利用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为当代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6]。
(二)引进、培养更多信息化教育人才为了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就必须要尽快完善人才机制,加强引进和培养信息化教育人才。因此,各校务必要明确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与此同时,要合理利用优惠政策挖掘、引进更多信息化教育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师资力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良,实现信息化教育技术人才的高效利用。由此可见,引进、培养更多信息化教育人才,对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校应对此保持高度重视。
(三)运用新兴技术。各类新兴技术不但可以用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目前,利用微信、QQ 群管理班级已成为常态,甚至很多教师利用QQ群为学生布置作业、与家长沟通、开家长会。这种方式,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节省了时间。这些新兴技术除了可以用于班级管理,教师还可以利用直播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联网 +”时代在各种新兴媒体的帮助下,不但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使学生在课外也可以得练习。
(四)课程与课程的整合,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将小学学科与其他文化知识整合。如可以将语文学科与学科整合,筛选语文教材中的希腊神话部分将其与英语教材中的古希腊文化单元融合,教师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又拓展了学习领域。校外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是指家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家校资源,如建立 QQ、微信群、设置校园开放日等。如此可以方便家校沟通,使家长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社会资源的整合, 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科技馆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为小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其充分利用于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对“互联网 +”时代小学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便利、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凯敏.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5):197.
[2]李莉.“互联网+”背景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探索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2):9-10.
[3]吕涛,芈凌云.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6(Z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