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企业HSE体系智能化应用与安全生产效益研究

作者

王海龙

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传统管理体系当中的各项内容处于独立状态,难以充分发挥其在生产中的作用,难以满足企业不断提升的安全生产需求。HSE体系是一种前沿的管理体系,将其与智能化融合并应用在企业生产中,能够实现流程标准化、监管全程化、评价自动化。企业HSE体系智能化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的安全生产效益,包括人员安全意识上升、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生产质量提升,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关键词:HSE;安全生产;智能化

引言:HSE是一种将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相融合的管理体系,该体系能够将企业的多项生产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企业将HSE体系与智能化相融合,并将其应用在安全生产中,帮助企业最大限度上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实际应用HSE体系智能化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需求变动对应用方式进行调整,以此充分发挥HSE体系智能化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企业HSE体系智能化应用

1.1应用目标

(1)流程标准化。企业在确定HSE体系智能化功能标准的过程中,应当以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生产实际情况为依据,为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提供支持。

(2)监管全程化。企业将HSE体系智能化应用到生产全过程,形成日常生产安全管理、基础生产安全管理、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对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管。

(3)评价自动化。HSE体系智能化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自动化考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根据自动化考核结果对安全生产效益进行评价,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安全生产方案予以适当调整。

1.2应用原则

(1)统筹规划

企业HSE体系智能化覆盖安全生产各环节,要求各生产部门能够协同开展安全生产,满足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2)统一规范

企业对智能化基本标准进行统一,在此基础上对HSE体系智能化流程进行规范,为系统化整合生产各环节资源提供支持。

(3)规范管理

企业在生产中应用HSE体系智能化,对智能化、安全管理存在一致性需求,使HSE体系与智能化实现紧密融合,为安全生产规范管理提供支持。

1.3安全生产智能化

HSE体系融入AI技术,由此实现智能化,为企业安全生产实现智能检测、智能预警、重大危险源管理。

(1)智能检测

①人员到岗自动定位。HSE体系智能化配备的定位系统,能够对生产人员是否在规定生产时间内生产岗位进行检测。

②异常状态提醒。HSE体系智能化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检测并上传至计算机,由计算机对异常数据进行存储。

(2)智能预警

当人员违规操作或检验,HSE体系智能化将发出预警,同时为避免违规操作或检验造成安全事故,HSE体系智能化会强制停止该工序运行,直至安全主管人员确认生产或检验人员可按规范操作后,由人工启动生产工序。

(3)线下+线上安全技术服务支持一体化

HSE体系智能化以安全生产需求为依据,对线上、线下专业风险管控专家知识进行整合,满足企业的安全咨询、安全培训、风险识别、隐患排查等多方面需求。HSE体系智能化对线上与线下专业风险管控专家知识进行整合后,形成具有高度集成化的安全生产线上专家支持模块,并配合信息化手段构建风险隐患专家支持大数据库,明确各项生产安全检查方法、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应急措施等内容。

2企业HSE体系智能化安全生产效益

2.1人员安全意识上升

企业通过组织全体人员接受培训,使全体人员深入了解HSE相关知识、深入认知HSE管理理念,使企业全体人员能够从根本上明白HSE体系智能化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将HSE体系智能化内化于人员的意识中。企业对人员开展HSE体系智能化培训后,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得到提升,生产人员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将HSE体系作为评价安全的标准[2]。

企业通过培训使人员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后,还应当充分调动全体人员自主学习HSE体系的积极性,实现全体人员对HSE相关知识的持续性学习,助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应用HSE体系智能化。

2.2安全风险管理增强

企业在生产中应用HSE体系智能化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生产安全性,而安全风险管理是企业提升生产安全性过程中的必要工作。企业通过培训使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得到提升,为生产安全风险高效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在HSE体系智能化的基础上管理生产安全风险需要全体生产人员的共同努力,而并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

(1)风险识别。企业全体生产人员运用HSE体系智能化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整理,为后续风险评价做准备。

(2)风险评价。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协同各环节生产人员运用HSE体系智能化进一步评价经过整理的已识别风险。经过评价后可确定风险对安全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预判及评价。

(3)风险控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风险评价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风险控制措施予以适当调整。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不仅依赖HSE体系智能化,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接收一线生产人员的反馈信息,并结合HSE体系智能化的评价情况对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予以动态调整,使风险控制措施始终满足企业安全生产需求。

2.3安全生产质量提升

HSE体系智能化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提供多种方式,将HSE体系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各环节,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完善、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生产安全监测、生产安全风险应急处理等。企业应用HSE体系智能化实现安全生产,其主要方式包括生产安全分析、生产循环检查、安全观察沟通、作业许可[3]。

(1)生产安全分析。在生产安全分析的支持下,可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风险予以评价、控制,并拟定具有针对性的生产安全风险预判与防控方案,以此指导一线生产人员有效应对生产安全风险[4]。

(2)生产循环检查。生产循环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对比生产人员实际作业状态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从对比结果中识别实际操作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符的环节,在此基础上指导生产人员按照操作规程对实际作业进行整改,使一线生产人员的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保持一致,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生产操作规程为依据开展生产循环检查,以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性。

(3)安全观察沟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HSE体系智能化的支持下,观察一线生产人员的作业情况,并定期与一线生产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中指出其在生产作业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同时了解一线生产人员发现的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根据沟通交流结果,对一线生产人员存在的、反馈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记录,并在HSE体系智能化的支持下与一线生产人员共同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应对措施。

(4)作业许可。HSE体系智能化当中通常对特殊作业、高危作业予以作业许可,作业许可的主要形式为作业票证。安全管理人员协同一线生产人员,在作业票证的支持下对作业风险进行控制,为各环节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提供支持。

结束语

安全生产与企业效益直接相关,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在生产中引入HSE体系,并将其与智能化相融合。企业在安全生产实际应用HSE体系智能化的过程中,应当使全员参与到安全生产中的,可结合实际情况对HSE体系智能化应用进行适当调整,由此充分发挥HSE体系智能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使安全生产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华昌.国内外HSE体系管理要素对比[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4,(09):69-70.

[2]杨悦.推进基层单位HSE体系建设路径的探讨[J].化工管理,2024,(25):10-12+33.

[3]刘洋,张健威,王晓鹏.HSE体系审核分析追溯方法在现场安全监督工作中的应用[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3,36(11):78-80.

[4]徐自伟.HSE体系审核与安全环保检查整合探讨[J].劳动保护,2022,(0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