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中生物教师视角谈职业生涯教育
陈佩丽
汕头市河浦中学 515098
【摘要】:通过挖掘生物学科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结合必要性和可行性,整理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资源,提出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合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路和操作建议。
【关键词】:生物教学 职业生涯教育
在新高考和多元化的高考升学路径的背景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应基于具体的升学方案,更应基于长远的人生规划。故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减少高中阶段学习的盲目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将职业生涯教育渗透于不同学科的常规教学中是高中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必然途径。生物学科涵盖自然,社会和生活等方面,且生物学领域的相关职业非常多样。高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职业生涯教育可用资源,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注重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所以在生物学科的教学和实践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教育措施。
一、高中生物学科中蕴含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资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先整合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可挖掘用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栏目有:①与生物有关的职业;②科学家访谈;③科学.技术.社会;④生物科学史话⑤生物科技进展;⑥科学家的故事;⑦问题探讨;⑧思考.讨论;⑨习题;⑩从社会中来;⑪到社会中去。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利用好教材中这些职业生涯教学的资源,帮助学生获取生物学科相关职业的信息,挖掘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相关职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生物相关职业的基础素养。
二、在生物学科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路
根据整理出来的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在生物学科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可参考以下思路:
1、讲好“科学家访谈”“科学家的故事”栏目,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
讲好科学家访谈栏目:施一公院士为学生提出具有世界格局视野的前瞻性的学习建议,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袁隆平院士的故事可让学生感受到他孜孜不倦的职业追求和崇高的职业操守;许智宏院士的故事鼓励学生发掘兴趣,并将兴趣发展成职业乃至人生追求。科学家访谈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科学领域的兴趣,也可培养学生树立如科学家们一样具有家国情怀的职业追求。
讲好科学家的故事:摩尔和马世骏的故事都是从科学探索的角度介绍了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职业精神,激发学生萌发对职业的想象和追求的勇气。
2、讲好“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同的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不同的职业素质,比如病理检验师需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育种工作者需要拥有抗压抗挫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遗传咨询师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生物技术科研人员需要掌握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讲好“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侧重引导学生明白从事任何职业都要有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态、专业的技能、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的职业情操,引导学生在现阶段加强学习能力,培养健康的身心以匹配以后的职业需求,努力增强自身综合素养以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
3、讲好“与社会联系”“科学·技术·社会”和“生物科技进展”等栏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讲好“与社会联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比如以基因检测技术人员的角度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明白所学是技能而不是空乏的知识;以生殖科医生的角度讲解试管婴儿的操作或能帮助学生该技术正在帮助解决困扰着人们的生育问题;单纯讲解PCR技术学生可能兴趣不大,但是结合新冠病毒检测进行讲述,学生能从职业应用的角度接受知识,让学生明白所学能用,学生会更乐于接纳课堂知识。
讲好“科学·技术·社会”和“生物科技进展”:有助学生明白课堂上学习的科学技术是日后工作的知识基础,现在学习的知识和技术也是未来的职业技能。激发学生对某个职业、某种技术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课中认真学习、课后自主探索,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内驱力,以长远目光规划和执行好各阶段的学习任务。
三、在生物学科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操作建议
在生物教学中融合职业生涯教育也存在困难,如教材中涉及的生物学相关职业种类不够详细全面,有些职业案例学生难以在生活中寻找调查样本;生物教学的课时安排紧凑,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职业生涯教学。针对生物学科融合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困难,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教学设计,巧妙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教学环节。
教师在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将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巧妙合理地融入课题导入、思考讨论、任务驱动、课堂拓展和实践类作业等教学环节。想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下功夫,既得贴近教学内容,又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讲解到细胞癌变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介绍医院的病理科医师是怎么根据肿瘤样本切片进行诊断的,同时可以介绍在医学范围内诊断癌症的多种途径,如血液检测和基因检测。教师在定位职业生涯教学目标时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对生物学专业的职业想象和未来选择。
2、充分利用好教材,培养学生课外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涉及的生物相关职业种类不够详细全面,有些职业案例学生难以在生活中寻找调查样本。例如对“测序工程师”这一职业,在生活中比较难以接触到这一职业,则可建议学生通过高考招生指南,专业导航网站对这一类职业所对口的学校和专业进行资料搜集,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对其工作内容和资质要求进行了解,甚至可以通过招聘网站了解其对口的工作单位、工作待遇和职业晋升空间。也可以让学生采访从事生物学相关的亲友,借助社会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前景,通过长辈的经验和心得,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元化的职业观念。
3、利用好“习题”“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栏目,组织职业生涯教学的研学和科创活动。
要在学科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当重视课后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教师应抓住机会,利用好“习题”“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栏目,将生物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拓展职业信息,了解生物学涉及的行业、职业能力要求,知识储备。如布置社会调查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调查提高茶园种植产量的措施、当地农作物的物种入侵情况,鱼虾养殖场的生态链和街道卫生所的疾病防控事务等,这样不仅增长学生的见识,也能利用实践促进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的社会经验,有助学生实践中摸索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职业规划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应深度挖掘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相关资源,并转化成教学环节的辅助资源,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思考和实践职业生涯教育。
【参考文献】:
[1]曹燕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职业规划的尝试——以“人类遗传病”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9年第35卷7期
[2]张志祥孙双祥,赵沛荣.高中生物“体验式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生物学.2019年第35卷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