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困生转化策略
黄小霞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实验小学校 637800
摘要:在“双减”政策大力推行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双减”意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后续学习起着关键作用。中高年级阶段出现的学困生现象不容忽视,这不仅影响学生个人学业发展,也对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带来挑战。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克服困难,实现有效转化,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章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困生转化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
学困生转化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向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减少课后负担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课堂效率与兴趣激发的重要性,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困生的成因
其一,学习内容原因。中高年级数学知识难度显著提升,像复杂的分数运算、抽象的几何图形知识等,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从学习习惯来说,一些学困生缺乏主动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差,遇到问题也不积极请教。其二,家庭环境分析。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关注不足,或者辅导方式不当,无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能力的差异也不可忽视,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发展较慢,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学困生的出现。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
在“双减”背景下每个学困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问题和能力水平。教师要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包括以往的数学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测试、谈话等方式,精准找出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优势领域。对于在四则运算中经常出错的学生,重点规划运算能力提升计划;对空间图形理解困难的学生,则着重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依据这些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让学生逐步攻克。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为视觉型学生提供更多图形、图表资料,为听觉型学生多讲解、多朗读知识要点。
(二)强化基础知识
教师要细致分析学困生在整数、小数、分数运算,以及基本几何图形认知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漏洞。对于整数运算不熟练的学生,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练习,从简单的加减法口算到复杂的乘除法竖式计算,逐步强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如通过实物演示、生活实例等方式,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亲自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并求和,通过实践深刻理解这一概念。定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避免学生遗忘。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如“数学知识大闯关”,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强化基础知识,为后续更深入的数学学习筑牢根基。
(三)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数学任务,如数学实践项目、难题解决等。成绩较好的学生凭借自身扎实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在讨论中分享思路和方法,为学困生提供学习榜样。学困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不仅能获得知识上的帮助,还能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小组共同分析题目,成绩好的学生引导学困生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然后一起完成解答过程。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让学困生在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围中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四)定期反馈与调整
定期对学困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估是确保转化策略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观察、作业批改、阶段性测试等方式,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分析这些反馈数据,了解学困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取得了进步,哪些地方仍然存在困难。如果发现某个学困生在分数运算的作业中错误率明显降低,说明之前的教学策略在这方面取得了成效;若在几何图形的测试中成绩不佳,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是概念理解不清还是解题方法掌握不好。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计划。如果学生对某种教学方法接受度不高,尝试更换其他教学方式;若发现某个知识点学生掌握较慢,适当增加学习时间和练习量。
(五)加强家校合作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家长反馈学困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家长提供家庭辅导建议,如指导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完成数学作业、如何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等。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数学游戏,在购物时让孩子计算价格折扣等。通过家校紧密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通过一系列转化策略能够为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困生提供有力支持。这些策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从多个维度帮助学困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学困生的转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这些策略,才能让每一位学困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在“双减”的良好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家长,2023,(35):95-97.
[2]张宇平.“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学困生思维提升研究[J].求知导刊,2022,(30):11-13.
[3]孟海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A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