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全面发展的初中劳动教育新样态

作者

张莉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黑竹镇初级中学 625100

引言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载体,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出台以后,劳动教育被摆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上。目前初中劳动教育存在着目标窄化、内容单一、实施形式固化等现象,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创建全面发展的初中劳动教育新样态,成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全面发展导向下初中劳动教育的目标重构

全面发展理念之下的劳动教育,突破了“技能训练”的传统定位,建构起“三维一体”目标体系。从劳动观念上来说,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知道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途径,纠正“重脑力轻体力”的错误观念,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思想。北京市某初中利用“劳动模范进校园”,请大国工匠来讲自己的奋斗故事,让同学们知道劳动最光荣。从劳动能力上来说,做到基础技能和创新能力兼顾。基础技能包含日常生活中进行劳动(家劳动、校园保洁),生活生产中进行劳动(农作物种植、手工),服务类中进行劳动(社区服务)的基本技能;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通过劳动实践中的问题来提高的,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改进种植用具或改进志愿流程。从劳动品质层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协作意识,顽强精神。初中是塑造品格的重要时期,在劳动场景里的分担合作、克服困难,能使学生从中习得踏实肯干、勇挑重担等良好的品行。

二、初中劳动教育新样态的内容革新

内容革新是劳动教育新样态的中心,要创建“生活化、学科化、社会化”内容体系。生活化的内容围绕学生的日常,把家务劳动加入课程,比如做“家庭劳动清单”,洗衣、做饭、收拾家居之类都包含,再按照年级阶梯设定难易等级,七年级学基础的家务技能,九年级试着自己规划家里的膳食菜谱预算。这样接地气的内容把劳动教育从课堂搬到了家庭。学科化内容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语文课堂可以搞个“劳动主题散文创作”活动,让学生把劳动经历写下来;生物课种点植物,讲讲光合作用,讲讲土壤肥力啥的;物理课自己做点东西,什么简易净水器啊,小台灯啥的,理解力学、电学原理。上海市某初中的“田园生物课”,学生一边在校园农场里种菜,一边完成“观察植物的生长周期”、“测定土壤的酸碱度”等学科任务,做到劳动与学科学习两不误。社会化内容联系社会需要,设置服务性劳动、生产实践板块。带领学生参加社区环境治理、养老院志愿活动等,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本地企业、农场合作,举办职业体验活动,去面包房学烘焙、去农田收割庄稼,了解各种职业的劳动性质。

三、初中劳动教育新样态的实施路径

实施路径多元化,是新样态落地保障,要创建校内 + 校外 + 家校协同立体实施网络。在校内创建特色劳动实践空间,除了常规的劳动技术教室以外,还要利用学校的空地修建“微型农场”,“手工工坊”等,并且配备必要的工具以及老师,保证每周有不低于一课时的劳动实践时间。深圳市某一初中的“校园工坊”开办了木工、陶艺、编织之类的课程,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做到个性化的发展。校外拓展实践阵地,创建固定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对接农业科技园、将工业园区、社区服务中心等地作为载体,开展主题式劳动实践活动。像带学生去农业科技园做“智慧农业”体验,教无人机播种,搞智能灌溉那些新农技;带他们到工业园区看流水线,知道产品怎么从原料变成东西,体会现代工业劳动有多智能。家校携手拆掉教育墙,合成育人组。通过家长会、利用在线课程之类的形式,来给家长讲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纠正“重视学习轻视劳动”的想法,展开“家庭劳动打卡”,“亲子劳动日”这样的活动,促使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劳动,比如一块儿做饭,一起整理家庭照片这些事儿,好让劳动变成改善亲子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学校设立家长反馈渠道,了解学生家庭劳动状况,做到家校共育闭环。

四、劳动教育新样态的优化对策

为了新样态的持续完善,就要解决好资源、师资、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从资源保障方面看,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校内劳动设施;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校企合作的方式,拓展校外资源渠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做到区域内劳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师资建设方面创建“专业教师 + 兼职教师 + 校外导师”的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劳动教师的系统培训,提高校内劳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农业专家、社区工作人员等作为兼职导师,填补校内教师的不足;创建师资交流机制,安排校内教师去优秀的学校或者企业挂职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从政策保障上,完善劳动教育有关规章制度,规定学校、家庭、社会的职责;制定劳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把评估结果同学校考核挂钩,保证劳动教育落实到位。从评价体系上建立多元的,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改变以前只以劳动成果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重视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的动态评价。从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来评价,看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能否与他人合作,遇到困难时的态度等,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情况。

结语

总的来看,根据全面发展的初中劳动教育新样态,以重构目标为引领,革新内容为核心,多元实施为支撑,科学评价为保障,打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通过这样一种新的样态去实践,能够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习得技能,塑造品格,增长智慧,真正地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祥勇 , 邓达 , 欧建 . 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系统探索 [J].人民教育 ,2022(11):68-70.

[2] 杨志平 .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转化的问题与改进 [J]. 教学与管理 ,2021(1):6-8.

[3] 唐培森 , 王海峰 , 王清洁 . 以多元教学模式活化劳动教育———基于潍坊实验中学十年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德育 ,2021(24):58-61.

[4] 李明,张华 . 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0):25-27.

[5] 王强,刘丽. 全面发展视域下初中劳动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21(1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