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致,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路径探索

作者

陈宝花

厦门市翔鹭小学 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0

本文系湖里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模型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054)研究成果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期间,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三者统一协调,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通过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模型意识标志着学生需要具备不同层次的意识与能力》,文章通过研究基于教学评一致下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意义,分析在实际情况下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路径,进一步推动小学教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数学模型;意识培养

数学模型意识培养能够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探索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学评一致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优化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设计、活动实施与评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模型意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素质教育原则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模型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构建学生数学模型思维

教学评一致下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思维,让学生从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探索,主动思考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构建成简单的数学模型,从而提高自我的学习水平。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期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内在逻辑。在教学评一致理念下,数学模型意识培养能够激励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调动其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构建完整的数学学科素养,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推动学生自我成长[1]。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致理念的运用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教学目标、活动和评价的统一协调。教师在教学期间能够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构建自身数学模型。学生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期间,可以主动思考、探究问题,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实现数学思维和数学模型的碰撞,灵活运用知识。同时,科学的评价能够对学生进行动态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教师的数学模型意识培养提供依据,促进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模型作为连接数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的桥梁,通过培养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明确其不仅仅是符号和公式推导,更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强大工具。在教学评一致理念下,培养小学数学模型意识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方法,以此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学生在数学模型意识下,还可以激发自身主动学习性,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还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路径探索

(一)制定明确教学目标、构建数学模型思想

基于教学评一致理念,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设计,突出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的培养[2]。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思想,指导学生经过抽象化数学模型的构建,推动抽象化数学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知识。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思想,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模式转变。

例如在《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字,并熟练写出相关数字。同时设计分层目标,让优秀的学生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抽象化数学模型构建,让学生借助左手观察第四个手指和第五个手指之间存在的“间隙”,并将间隙代表的数字经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算出间隔数。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跳出手指的形象,经过抽象学习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的计算,从而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构建数学模型思想,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数学模型思想

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创设数学实践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序列和流程,使其与教学目标深度融合,推动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动要从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索。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形成数学模型思想。通过将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融合,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学习数学模型思想,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以实际生活为情境为学生创设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处于运动会情境下,以此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的基础知识,接着让学生处于50米短跑的情境下,分析每位学生短跑所用的时间。通过现实与数学知识融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形成数学模型思想,构建时间模型。此外,通过记录每位学生的短跑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时间数据,让学生了解彼此之间的速度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时间。在此期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时间进行计算、排序和比较,从而加深自我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和模型意识。通过创设实践活动,学习数学模型思想,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模型思想的实际应用。

(三)形成持续化评价、创新数学模型思想

教师在教学期间形成持续化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情感态度[3]。在教学中,利用小组讨论、作业、实践活动等方面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与工具相结合,通过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创新数学模型,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数学问题,形成多元思维。

例如在《万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培养,让学生经过思维转化提高自身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万内数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展示以前学过的百内数、千内数,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模型,从而明确万内数和之前数学知识存在的联系。接着,教师通过引入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例,如商品价格、学生人数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当学生学习完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并让学生进行互评,形成个人评价档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形成持续化评价、创新学生数学模型思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让其结合评价不断优化自身学习策略。

结语

教学评一致理念是现代教育优化整改的必然要求,实现教学目标、活动和评价的统一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意识,让学生深刻掌握数学知识,加强知识和实际的联系。同时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还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注重教学方式优化整改,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推动学生数学思维多元化发展。同时,这一实践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丹婷.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J].理想家,2024,1(7):

[2]蔡丽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3, (24):164-166.

[3]马智学.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策略[J].读好书,2023,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