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汉语和蒙古语新闻翻译中时间表达方式的转换与读者理解研究

作者

傲优图

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830017

摘要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时间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对于读者的理解至关重要。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普通话及其书面表达形式为主)与蒙古语之间的翻译过程中,时间表达方式的转换尤为复杂。本文旨在探讨新闻文本中时间表达方式的转换规律,并分析这种转换对蒙古语读者理解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蒙古语在时间表达上的异同,结合新闻文本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翻译策略和建议,以期提高新闻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蒙古语翻译;新闻;时间表达方式;读者理解

一、引言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具有时效性、准确性和客观性等特点。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时间表达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语言在时间表达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新闻翻译中尤为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普通话及其书面表达形式为主)与蒙古语在时间表达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因此,在新闻翻译中,如何准确、恰当地转换时间表达方式,以确保蒙古语读者的准确理解,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蒙古语时间表达方式概述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间表达方式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时间表达上具有丰富的形式和灵活的用法。汉语中的时间表达可以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时态助词等多种手段来实现。例如,可以使用“昨天”“今天”“明天”等时间名词来表示具体的时间点;使用“已经”“正在”“将要”等时间副词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状态;使用“了”“着”“过”等时态助词来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和经历等时态信息。此外,汉语还可以通过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复杂句式来表达更加复杂的时间关系。

(二)蒙古语时间表达方式

蒙古语在时间表达上同样具有独特的特点。蒙古语动词具有丰富的时间形态变化,可以通过动词的附加成分(后缀)来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例如,蒙古语动词的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分别通过不同的后缀来表示。此外,蒙古语还使用了一些专门的时间名词和副词来表示具体的时间点和时间段。这些时间名词和副词在用法上与汉语有所不同,反映了蒙古语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

三、新闻中时间表达方式的转换规律

(一)时间名词的转换

在新闻翻译中,时间名词的转换是一个基础且关键的问题。汉语中的时间名词如“昨天”“今天”“明天”等,在蒙古语中通常对应着特定的词汇。例如,“昨天”在蒙古语中对应着(Öchig Öndör),“今天”对应着(Örgödör),“明天”对应着(Margaash)。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准确识别汉语时间名词的语义,并在蒙古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汇进行替换。

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某些新闻文本中,可能会使用“前天”“大前天”等表示更远距离的过去时间点的时间名词。在蒙古语中,这些时间点通常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或者使用其他表达方式来进行转换。

(二)时间副词的转换

时间副词在新闻中用于描述动作发生的时间状态,如“已经”“正在”“将要”等。在蒙古语中,这些时间副词通常对应着一些具有类似意义的词汇或短语。例如,“已经”在蒙古语中可以通过(Ertnii)等词汇来表示;“正在”可以通过(Odoo)或(Yavagdaj baigaa)等短语来表示;“将要”可以通过(Daraakhan)等词汇来表示。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语法功能,以确保在蒙古语中准确传达其语义。同时,还需要考虑蒙古语的语法习惯和表达特点,对时间副词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饰。

(三)时态助词的转换

汉语中的时态助词如“了”“着”“过”等,用于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和经历等时态信息。在蒙古语中,这些时态信息通常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因此,在新闻翻译中,需要将汉语中的时态助词转换为蒙古语动词相应的时态形式。

例如,汉语中的“已经完成了”在蒙古语中可以通过动词的过去时形式来表示;“正在进行中”可以通过动词的现在进行时形式来表示;“曾经经历过”可以通过动词的过去完成时形式来表示。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准确识别汉语时态助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并在蒙古语中找到对应的动词时态形式进行转换。

四、时间表达方式转换对读者理解的影响

(一)准确性方面的影响

时间表达方式的准确转换是确保新闻翻译质量的基础。如果时间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偏差或错误,将会导致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时间顺序、时间跨度等关键信息的误解。这种误解可能会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整体理解和判断。

例如,在一条关于国际会议的新闻报道中,如果会议的具体时间(如召开日期、结束日期等)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将会导致读者对会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产生误解。这种误解可能会影响读者对会议内容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二)可读性方面的影响

时间表达方式的转换不仅影响新闻翻译的准确性,还影响其可读性。如果时间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过于生硬或晦涩难懂,将会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这种降低可能会影响读者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效果。

例如,在一条关于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中,如果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等关键信息在翻译过程中表达不清或难以理解,将会导致读者对灾害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产生误解。这种误解可能会降低读者对灾害救援和重建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五、提高新闻翻译中时间表达方式转换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一)加强语言对比研究

为了提高新闻翻译中时间表达方式转换的质量,需要加强汉语和蒙古语在时间表达上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语言在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时态助词等方面的异同点,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两种语言在时间表达上的特点和规律。这种理解有助于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义和语法结构,从而更加恰当地进行时间表达方式的转换。

(二)提高翻译技巧和能力

翻译技巧和能力对于新闻翻译中时间表达方式转换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翻译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和能力,包括语言基础知识、翻译理论和方法、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素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翻译者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蒙古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特点,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时间表达方式的转换。

(三)加强翻译质量控制

翻译质量控制是确保新闻翻译中时间表达方式转换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翻译前的准备、翻译过程中的监督和翻译后的审校等环节。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翻译中的错误和偏差,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六、结论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时间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对于读者的理解至关重要。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蒙古语之间的新闻翻译过程中,时间表达方式的转换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通过加强语言对比研究、注重语境分析、提高翻译技巧和能力以及加强翻译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不断提高新闻翻译中时间表达方式转换的质量,从而确保蒙古语读者的准确理解和有效接收新闻信息。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新闻体裁、不同领域新闻文本中时间表达方式的转换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来提高新闻翻译中时间表达方式转换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新闻翻译理论和方法体系,推动新闻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2005.《华东师范大学》

[2]孟和巴特尔.《英语与蒙古语动词时态对比研究》.2014.《内蒙古大学》

[3]孙文,刘洋.技术辅助下的翻译策略探索与应用[J].现代语言技术,2024,10(3):1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