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刹车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策略研究
师伟 师培鑫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巴润矿业分公司 014080
摘要:本文聚焦于装载机刹车系统,深入开展故障诊断与维修策略研究。通过系统剖析装载机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详细阐述了制动失灵、制动力不足、制动跑偏等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实际案例。创新性地融合传统与智能故障诊断技术,构建优化的诊断流程。基于此,制定了全面且针对性强的维修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有效性。研究成果有望为提升装载机刹车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装载机;刹车系统;故障诊断;维修策略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装载机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关键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建筑施工、港口装卸等诸多场景。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中,装载机需要频繁地启动、制动和转向,刹车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直接关乎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旦刹车系统出现故障,不仅会导致设备停机,影响工程进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深入研究装载机刹车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策略,对于保障装载机高效稳定运行、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工程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全面涵盖了装载机刹车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包括制动失灵、制动力不足、制动跑偏等[[]]。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对传统诊断方法和智能诊断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并构建优化的诊断流程。针对不同故障类型,制定相应的维修策略,包括维修原则、流程以及具体的维修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有效性。
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装载机刹车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运用案例分析法,收集实际工程中装载机刹车系统故障案例,分析故障原因和维修过程;借助实验研究法,对刹车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验证诊断技术和维修策略的可行性。
2 装载机刹车系统概述
2.1刹车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气动油刹车系统工作时,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储存于储气筒中。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阀开启,储气筒中的压缩空气进入加力泵,推动加力泵活塞运动,将液压油通过制动管路输送到制动器,使制动片与制动盘紧密贴合,产生摩擦力,实现制动。钳盘式刹车系统则主要依靠制动钳夹紧制动盘来实现制动。制动时,制动液压力推动制动钳内的活塞,使制动片压紧制动盘,从而产生制动效果。
刹车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制动阀、加力泵、制动器、储气筒、制动管路等部件组成。空气压缩机负责产生压缩空气;制动阀控制压缩空气的通断和压力大小;加力泵将气压转换为液压,增强制动力;制动器是实现制动的执行部件;储气筒储存压缩空气,保证刹车系统的气压稳定;制动管路负责传递压缩空气和液压油。
2.2 刹车系统性能要求
制动力是刹车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它必须满足装载机在各种工况下的制动需求,确保车辆能够迅速停止。制动响应时间应尽可能短,以保证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制动。制动稳定性要求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保持直线行驶,不出现跑偏、侧滑等现象。
3 装载机刹车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3.1制动失灵故障
故障现象表现为制动踏板踩下后,车辆无法有效制动,继续滑行,严重威胁作业安全。气压不足可能是由于空气压缩机故障、储气筒漏气或制动管路泄漏导致的;加力器故障可能是加力器皮碗损坏、活塞卡滞等原因造成;制动阀故障会使制动信号无法正常传递;严重超载会超出刹车系统的设计负荷,导致制动失灵。
3.2 制动力不足故障
车辆制动时减速缓慢,制动距离过长,这表明制动力不足。制动器漏油会使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制动油路中有空气会导致液压传递不稳定;轮毂油封破损会使润滑油进入制动系统,影响制动效果;制动片严重磨损,其摩擦系数降低;气路气压调整过低,无法提供足够的制动力。
3.3 制动跑偏故障
制动时车辆向一侧偏移,无法直线制动,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安全。制动钳盘油污会使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力不均匀;分泵活塞卡滞会导致一侧制动器不能正常工作,两侧制动力不一致,从而引起制动跑偏[[]]。
4 装载机刹车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4.1传统故障诊断方法
人工经验诊断法:维修人员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通过观察刹车系统部件的外观、听制动时的声音、触摸部件的温度和振动等方式来判断故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主观性强、对复杂故障诊断困难、诊断效率低等局限性,且依赖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
仪器检测诊断法:利用气压表检测刹车系统的气压,判断空气压缩机、储气筒和制动阀等部件的工作状态;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气部件的电压、电阻等参数,排查电气故障;借助制动试验台对刹车系统的制动力、制动稳定性等性能进行测试。仪器检测诊断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获取刹车系统的参数,但对于一些间歇性故障和隐性故障的诊断效果不佳。
4.2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
基于神经网络的诊断技术: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大量刹车系统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的数据,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当输入待诊断的刹车系统数据时,模型能够自动判断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并行处理的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复杂故障,但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且模型的解释性较差。
基于专家系统的诊断技术:专家系统利用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知识库,通过推理机制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当系统接收到故障信息时,根据知识库中的规则进行推理,得出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专家系统具有知识表达清晰、推理过程可解释的优点,但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难度较大,对专家的依赖程度较高。
4.3 故障诊断流程优化
构建科学合理的故障诊断流程:首先进行故障初步判断,通过观察车辆制动时的现象、驾驶员的描述以及简单的外观检查,初步确定故障类型;然后进行详细检测,根据初步判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对刹车系统的相关部件和参数进行深入检测;最后进行故障确认,综合初步判断和详细检测的结果,准确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通过优化诊断流程,能够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减少误判和漏判的情况。
5装载机刹车系统维修策略
5.1维修原则与流程
维修应遵循安全、高效、经济的原则。在维修过程中,必须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尽可能缩短维修时间,减少设备停机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同时,合理控制维修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维修方。
维修过程涵盖多个关键环节,首先是故障诊断,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确定故障所在;接着依据诊断结果制定维修方案,明确维修的具体步骤和所需材料;随后进入维修实施阶段,维修人员按照方案进行实际的修复工作;最后在维修完成后进行测试,检查维修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在故障诊断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后,根据维修原则制定具体的维修方案;维修人员按照维修方案进行维修操作;维修完成后,对刹车系统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确保维修质量。
5.2 常见故障维修方法
制动失灵维修:如果是空气压缩机故障导致气压不足,可更换打气泵修理包;若组合阀压力异常,调节组合阀压力;加力器皮碗损坏时,更换加力器皮碗;制动阀故障则修复或更换制动阀。
制动力不足维修:
针对制动器漏油,修复或更换密封件;排除制动油路中的空气,可通过多次踩制动踏板进行排气;轮毂油封破损时,更换轮毂油封;制动部件磨损严重的,更换磨损部件;气路气压过低时,调整气路气压至规定值[[]]。
制动跑偏维修:
清除制动钳盘上的油污,确保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力均匀;检修分泵活塞,使其能够正常运动,保证两侧制动力一致。
5.3 维修后的性能测试
维修后进行制动踏板行程测试,确保踏板行程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专业仪器检测制动力,制动力应满足装载机的制动性能要求;通过实际制动测试制动稳定性,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不应出现跑偏、侧滑等现象;检查刹车系统是否存在泄漏,包括气路和油路的泄漏。只有各项测试指标均符合标准,才能判定维修合格,确保刹车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6 案例研究
6.1装载机刹车系统故障维修实例
装载机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制动失灵的故障。维修人员首先通过人工经验诊断法,观察到制动踏板行程过大且踩下时感觉绵软,初步判断可能是气压不足或制动油路存在问题。接着使用气压表检测刹车系统气压,发现气压明显低于标准值。进一步检查发现空气压缩机皮带松弛,导致空气压缩机工作效率下降。维修人员更换了空气压缩机皮带,并对刹车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调试。维修完成后,进行了制动性能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装载机恢复正常作业。
6.2 维修效果评估
从制动性能恢复方面来看,维修后装载机的制动距离明显缩短,制动响应迅速,制动力满足作业要求,制动稳定性良好,有效解决了制动失灵的问题。在设备运行稳定性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刹车系统未再出现故障,设备运行稳定可靠。维修成本方面,本次维修主要更换了空气压缩机皮带,成本较低,符合经济原则。通过对本次维修案例的评估,总结了经验,为今后类似故障的维修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发现了在诊断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提高诊断效率。
7 结论
本研究对装载机刹车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智能诊断技术方面,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诊断准确性还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型和完善知识库;维修策略的普适性还需加强,不同型号和使用环境的装载机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具通用性的维修方案。未来的研究可以朝着提高诊断技术准确性、完善维修策略普适性的方向展开,以更好地满足装载机刹车系统的维修需求,保障装载机的安全高效运行。
8 参考文献
[1] 佟鑫.考虑故障相关的矿山装载机动态成组维修策略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24.DOI:10.27225/d.cnki.gnmgu.2024.000304.
[2] 韩喜峰.VOLVOL220E装载机制动系统故障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0,(13):162-163.DOI: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20.13.073.
[3] 张静,张久祥,任鹏举,等.混合动力车压缩空气管系统的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23,48(17):24-28.DOI: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17.005.
[4] 马继华.轮胎与整车匹配的操稳性能主客观评价一致性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24.DOI:10.27162/d.cnki.gjlin.2024.003764.
[5] 李金艳.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J].甘肃科技,2010,26(08):62-63+48.
[6] 张佳.基于PLC的汽车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4,(19):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