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半结构化游戏的价值诉求,内涵特征与实践启示

作者

陈璐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教育局附属第一幼儿园万象府分园 1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政策的改革,对幼儿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结构化游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其全面发展。文章首先论述了幼儿半结构化游戏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幼儿半结构化游戏的价值诉求,最后从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提供丰富多样且开放的游戏材料、教师要适时引导和支持、注重游戏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等方面探究了幼儿半结构化游戏的实践启示,助力幼儿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半结构化;创造力;游戏材料;个体差异

引言

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游戏无疑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而半结构化游戏,作为游戏与教育融合的典范,正逐渐成为幼儿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半结构化游戏,是在游戏过程中既保留了一定的自由度和开放性,又融入了教育目标和规则引导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不同于完全自由的游戏,也不同于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活动,而是巧妙地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在幼儿的世界里,游戏不仅是消遣和娱乐,更是他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半结构化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富有挑战性的成长环境。

1 幼儿半结构化游戏的内涵特征

幼儿半结构化游戏是一种介于结构化游戏和非结构化游戏之间的游戏形式,它兼具二者的特点,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游戏目标的弹性

半结构化游戏的目标不像结构化游戏那样明确、具体,而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它既有教师预设的一些基本目标,如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交能力发展等,又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确定具体的游戏目标。例如,在“搭建城堡”的游戏中,教师预设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和合作能力,但幼儿可以自行决定城堡的具体样式和功能[1]。

1.2 游戏材料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半结构化游戏提供的材料丰富多样,且具有开放性。材料既可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如积木、拼图等,也可以是幼儿自主收集的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自由组合和运用。例如,幼儿可以用积木搭建房屋,也可以用它们模拟交通工具。

1.3 游戏规则的灵活性

与结构化游戏严格的规则不同,半结构化游戏的规则相对灵活。教师会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如保证游戏的安全、尊重他人等,但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协商和调整规则。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自行决定角色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1.4 游戏过程的自主性与引导性并存

在半结构化游戏中,幼儿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玩法。同时,教师也会适时地进行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拓展游戏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2]。

2 幼儿半结构化游戏的价值诉求

2.1 它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在半结构化游戏中,游戏材料和规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进行自由组合与探索。例如,在积木搭建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设计并搭建出各种不同造型的建筑,如城堡、高楼等,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未来的创新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2.2 这种游戏形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游戏过程中,幼儿有较多的自主互动和协商机会。他们需要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要协商角色分配、情节发展等,通过这种互动,他们逐渐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掌握沟通与合作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3 幼儿半结构化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游戏目标具有弹性,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具体目标,并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探索自然材料的游戏中,幼儿可能会对不同材料的特性产生好奇,进而自主观察、思考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3 幼儿半结构化游戏的实践启示

3.1 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在半结构化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实践表明,当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空间时,他们能够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例如,在提供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时,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建出不同的场景和建筑,如商场、医院等。他们在自主选择材料、设计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启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要过度干预他们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长[3]。

3.2 提供丰富多样且开放的游戏材料

半结构化游戏中丰富多样且开放的游戏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同类型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不同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比如,自然材料如树枝、树叶等可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建构材料如积木、纸盒等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和建构能力。而且,开放性的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组合和创造。这提示我们在幼儿园的游戏材料投放上,要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索和创造机会。

3.3 教师要适时引导和支持

虽然半结构化游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但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如合作中的冲突、材料使用的困惑等。这时,教师要以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介入,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例如,当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出现角色冲突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解决,帮助幼儿学会协商和合作。这启示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时机和方式,在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4]。

3.4 注重游戏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

半结构化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与同伴互动和合作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协商和合作,学会了分享、理解和尊重他人。例如,在共同搭建一个大型建筑时,幼儿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搬运材料,有的负责设计搭建方案,有的负责实际搭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这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游戏等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多互动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3.5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在兴趣、能力和发展水平上都存在差异,在半结构化游戏中这种差异也会明显体现出来。有的幼儿可能对艺术创作更感兴趣,有的幼儿则在建构方面表现出色。教师要关注到这些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比如,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示范和指导;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幼儿,可以提供更多拓展和深化的机会。这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4 总结

幼儿半结构化游戏实践,作为幼儿教育的一大创新,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体验,更促进了其全面发展。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积极互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关键能力。实践表明,半结构化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度,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游戏过程中的即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之,幼儿半结构化游戏实践应继续深化,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和形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银,李若南.幼儿半结构化游戏的价值诉求,内涵特征与实践启示[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 43(10):125-133.

[2] 何人可.儿童视域下户外冒险游戏"险"性特征研究[C]//第二届全国幼儿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24.

[3] 黄少倩.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 2022(17).

[4] 李京霖,郭  鑫.浅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创造性人格[J].心理学进展, 2021, 11(2):7.

作者简介:陈璐 1989.03.19 女 吉林省延吉市 汉 本科 保教主任 二级教师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教育局附属第一幼儿园万象府分园 研究方向:幼儿教育